长三角最美乡村

首页>地方宣传>长三角最美乡村>黄桥镇

漫步黄桥

                                             漫步黄桥(一)
                        新四军第三纵队司令部旧址
                            黄桥战役纪念烈士纪念碑
     黄桥,地处长江北岸,是苏中苏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城镇之一,也是在建的苏中地区小城市之一。在古代黄桥叫黑松林,又叫永丰里。历史上素有“北分淮倭,南接江潮”的水上枢纽之称,334省道、姜八线在镇区内交叉穿越,宁靖盐穿境而过宁通高速公路从黄桥擦境而过。     这个周末,正好是“3。8”节,我跟家人来到了苏北古镇黄桥,这里离我们家不是很远,是我早就想来的地方,不仅因为是一个为革命作出重大贡献的军事重镇,在解放战争历史上黄桥决战写下了革命的一页。更因为,溯至明清,仅何氏一族就出了四名进士、十名举人、一百多名秀才。黄桥至今保留完好的明清建筑就有2000余间,以及少量的宋代建筑。现有东、南、西3片传统古街区,总面积近30公顷。有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古街巷24条、古寺庙3座、宗祠7座,还有大批唐宋明清石刻、木匾。        有影响的文物古迹有工字楼、陶勇指挥部、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明清建筑群、御史府、何氏宗祠、福慧寺、宋顾孝子亭、黄桥战役革命烈士纪念塔、丁西林故居、粟裕同志墓、牛皋洗马池和“致富”、“文明”二桥等。宋孝子顾昕、明太仆寺少卿何棐、清音韵家何萱、辛亥元老朱履先、中国现代地质学之父丁文江、文化部副部长丁西林、著名生命科学家王德宝等都诞生于黄桥。黄桥又是陈毅、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指挥著名的黄桥战役之地,至今仍保留着不少革命历史遗迹遗址。近年来,每年前来黄桥旅游观光的中外游客超20万人次。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为江苏省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并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走在古镇的大街上,这里给我的感觉:古老而有活力,保护和发展并重。     街道宽阔整洁,人气很旺,有着小城市的气息。这里的金融业一看就比较发达,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邮政银行等应有尽有;肯德基等大牌国际知名连锁店也开在闹市区,开放式的城市公园也具有一定规模和档次,显得大气。加上小镇的老街和古民居也保存得相当完好,这无形中增加了古镇在我心中的分量。     这里有繁华的闹市,也有静寂的深巷小院,处处可见的是古镇的风味小吃,风土人情。
    革命烈士纪念塔,在黄桥镇东首姜八公路、如黄公路交汇处,建于1989年。纪念塔的形式由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塔高23.8米,造型是抽象与具体相结合的,相互缠绕的二面红旗,象征着八路军、新四军胜利会师和军队与人民的团结。塔名为粟裕同志手迹“新四军黄桥战役革命烈士纪念塔”,用金箔嵌贴,纪念塔背面镌刻了陈毅同志手迹“江淮河汉今谁属,红旗十月满天飞。”巍峨的纪念塔和气势磅礴的诗句,相映生辉。

    严复兴楼,位于黄桥镇东进东路123号,该楼系清代建筑,典型的民居式样,外观小巧玲珑,原为严复兴油坊的会客楼。1940年10月,这里是黄桥决战的重要指挥场所。粟裕和陶勇同志曾在四周查看地形,研究作战方案,指挥所属将士坚守黄桥,打退了顽固派的七次进攻,为黄桥决战全面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解放以后,该楼为当地村办企业作坊。1980年、2000年江苏省政府拨款修缮,成为江苏重要的纪念建筑,现为黄桥纪念馆管辖。1982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室内摆放着当时新四军指挥员们用的物品


                        这里的街道整洁而繁华


    福慧禅寺,始建于北宋仁宗天圣四年(1026年),五进院落,红墙碧瓦,巍峨庄严。寺内有天王殿,观音殿、罗汉堂、藏经楼等,整个建筑风格独特,浑成一体。尤其是大雄宝殿,巍峨壮观,气势非凡。福慧禅寺自建寺一直佛事兴旺,香火不断。有江北第一古刹之称。抗日战争时期,被称为“中国保尔”的吴运铎同志曾在寺内设立苏北新四军造枪所。1967年文革期间,福慧禅寺遭毁。2001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同意募款重新修复,各界仁人志士慷慨解囊。经过一年多的紧张施工,耗资600余万元,一座全新的福慧禅寺于(农历)2001年腊月初八修复开光。修复后的福慧禅寺,既保存了原来的精华,又融入了时代的特色,殿宇高大雄伟、金碧辉煌,佛像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如今这里是钟声长鸣,香客如云。

                   这样古色古香的城门楼也是很少见的
                    坐下来,细细品尝黄桥烧饼吧!

                              韩秋岩故居     韩秋岩,又名韩士元,生于1898年,卒子2001年,被誉为“世纪老人”,韩秋岩是高级工程师、著名书画家,黄桥中学创始人之一。曾在意大利专攻航空机械,并受政府委派检验我国订购之飞机,学成回国后历任中央大学、江南大学、西北大学、苏州工专等校教授。晚年涉足艺苑,诗、书、画、印均有造诣,曾任美协江苏分会会员、苏州国画院画师、苏州沧浪诗社社长等职。     韩秋岩故居位于珠巷东首,系清末建筑,原有房屋11间,前后三进,占地面积418平方米,建筑面积211.46平方米。现存房屋三间,是1989年韩秋岩为建黄桥图书馆所捐,砖木结构,檐高3米,进深6.2米,面积76.26 平方米;门前天井83.64平方米,青砖铺设。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是故居的后门















 漫步黄桥(二)


                这样的小巷,这样的飞檐翘壁,在黄桥随处可见。

                                  这样的标牌,样式统一。

    我习惯在这样的古镇上转悠,虽然有的地方还显得有点破旧,或许还有些跟江南的古镇有些雷同,但我以为,每个古镇都有不同的内涵,不同的宅院,不同的历史,不同的人文,不同的特色,不同的文化。我还习惯碰到感兴趣的就看看,研究研究,拍照留念,遇到有好吃的,就买点尝尝。

     临近中午,有几个景点都关门了,我也只好离开,去解决肚子的问题。这里虽是苏中小镇,但因为古镇保护得早保护得好,形成了一定规模,在外面有一定的声誉,来参观的人还是不少,落户这里的连锁餐饮店还是不少,在中心大街上,我们竟然看到了肯德基店,于是决定进去,店面规模较大,客人还不少,小朋友也不少,或许是妇女节的缘故,许多的年轻妈妈带着小孩来这里消费,小孩在店里的角落里玩耍,这里有供来此吃饭的小孩免费游乐的设备。

     我们点了两份套餐,不算贵,口味也还不错。看着店里快乐玩耍的小孩,店外道路上来往的车辆行人,感觉这里不是苏北老区的小镇,几乎跟江南的城里没有什么区别。

     黄桥,真的是不一样的小城!这样的评价不为过的。

                                       老街小店。


                   有这样的东西,外地游客就不会迷路了。


                                  伸向远处的小巷



















                                   老房子上长的枯草

                  中饭将就着在肯德基吃了一个套餐,21元一份,还好吧!
 漫步黄桥(二)


                这样的小巷,这样的飞檐翘壁,在黄桥随处可见。

                                  这样的标牌,样式统一。

    我习惯在这样的古镇上转悠,虽然有的地方还显得有点破旧,或许还有些跟江南的古镇有些雷同,但我以为,每个古镇都有不同的内涵,不同的宅院,不同的历史,不同的人文,不同的特色,不同的文化。我还习惯碰到感兴趣的就看看,研究研究,拍照留念,遇到有好吃的,就买点尝尝。

     临近中午,有几个景点都关门了,我也只好离开,去解决肚子的问题。这里虽是苏中小镇,但因为古镇保护得早保护得好,形成了一定规模,在外面有一定的声誉,来参观的人还是不少,落户这里的连锁餐饮店还是不少,在中心大街上,我们竟然看到了肯德基店,于是决定进去,店面规模较大,客人还不少,小朋友也不少,或许是妇女节的缘故,许多的年轻妈妈带着小孩来这里消费,小孩在店里的角落里玩耍,这里有供来此吃饭的小孩免费游乐的设备。

     我们点了两份套餐,不算贵,口味也还不错。看着店里快乐玩耍的小孩,店外道路上来往的车辆行人,感觉这里不是苏北老区的小镇,几乎跟江南的城里没有什么区别。

     黄桥,真的是不一样的小城!这样的评价不为过的。

                                       老街小店。


                   有这样的东西,外地游客就不会迷路了。


                                  伸向远处的小巷



















                                   老房子上长的枯草

                  中饭将就着在肯德基吃了一个套餐,21元一份,还好吧!
漫步黄桥(四)

    

                           “裕泰和”茶庄南门

    安徽绩溪大坑口村(古称龙川)村民胡允源,12岁至茶庄学徒,咸丰三年(1853)即有了自己的茶庄。光绪二年(1876)在泰兴市黄桥镇开设了“裕泰和”茶庄,其后,又在靖江季币开设“胡源泰”茶庄。至其孙辈胡炳华、胡炳衡时,姜埝坝口、泰州城东大街又相继开了数家茶庄。

    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泰州、泰县、泰兴三地茶庄基本都由胡炳华之子胡增鑫(字品卿)负责掌管。1946年,胡炳衡之子胡增钰(字静之)从上海大夏大学经济系毕业回家协助其堂兄胡品卿掌管三泰地区茶庄。1949年,胡品卿去上海,三泰地区茶庄实际由胡静之掌管。

    解放后,胡静之每年至少两次到黄桥镇查看“裕泰和”茶庄经营情况,且每次都在黄桥逗留数日。1956年公私合营,黄桥镇“裕泰和”茶庄改名为“陶瓷茶漆席中心门市部”,业主为胡静之。

    黄桥镇“裕泰和”茶庄开设于镇内东大街,前后四进屋,茶庄货真价实,口碑甚好。当时黄桥流传着一段民谣:苦不过“老泰和”(药店),甜不过“新泰和”(南货店卖糖),小气不过“丁泰和”(布店用尺量),出色不过“裕泰和”(茶叶好,色浓味香)。

                                         北门的偏门

                                北门店面

 漫步黄桥(五)

                      何御使府----破旧与鲜亮形成鲜明的对比

    沿着古街道往里,来到一户门前,墙上悬挂着醒目的黄底红色门匾----何御使府。

     真的不敢想象,这里竟然是朝廷三品重官的故居,如果没有铜匾,我是千万不敢想象的。

     我怀着好奇走了进去,里面破旧得更让我不敢近前了。岁月是无情的,纵然这里的主人曾经多么的风光无限,但时至今日,这里的一切给我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御史府建造于明正德年间,距今已近500年历史。前后六进,第一进为三开间,第二、三、四、五进均为五开间,第六进系楼房,亦为五开间,两侧各有耳楼两间,计间平房18间楼房,楼板全部楠木铺就,至今没有一点锈痕。整个建筑为民居风格,砖木结构,砖雕门墙。 
    御史府是明代何棐的府第。何棐 17岁考中秀才,20岁得中举人,21岁殿试为二甲九十三名,赐“同进士出身”。由于何棐为官清廉,颇有建树,故官位一路升攀,曾任陕西道监察御史、军中纪功(督军)、广西按察司副使、南京太仆寺少卿。位从三品。

                      这样的门面,在这条街道上也看不出什么特别。

 漫步黄桥(六)

                       没想到黄桥新四军纪念馆建设得如此的好!    

    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1979年4月筹建,1980年10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100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纪念馆辖三处革命旧址:通如靖泰临时行政委员会旧址原丁家花园(以下简称"丁家花园")、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旧址原黄桥中学工字楼(以下简称"工字楼")、新四军第三纵队指挥部旧址原严复兴楼(以下简称"严复兴楼")及新四军黄桥战役革命烈士纪念塔(以下简称"纪念塔")。上述三处旧址于1982年3月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列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丁家花园即纪念馆的主要馆舍,位于黄桥镇米巷10号,该花园系清代园林建筑,现占地3785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是中国地质事业奠基人之一丁文江先生的故居。花园内雕梁画栋、檐牙飞空、回廊曲径,多竹堂、桂花厅、小淤舟、蝴蝶厅错落有致,假山、鱼池、修竹、乔木相映成趣。黄桥战役期间,陈毅、粟裕、陈丕显等新四军领导人曾在这里办公和住宿,成立了江苏的第一个抗日民主政府——通如靖泰临时行政委员会。1990年3月,黄桥镇政府从丁家花园全部搬出,纪念馆按原丁家花园的格局进行了全面修复。2000年8月,又在丁家花园的西侧,扩建了枪炮室、字画室和会议室,面积计710平方米,向东扩建停车场800平方米,重新布展《黄桥战役纪念展览》;200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拨款150万对黄桥纪念馆基本陈列进行升级改造,在布展内容上,增加了历史文物;在布展手段上,充分运用声、光、电等多媒体现代展陈技术来再现历史,突出重点、亮点,增强了艺术性和感染力。

    工字楼位于黄桥镇文明路164号,建于1924年,系仿德国式建筑,砖木结构,上下两层,共22间。2004年7月,黄桥镇政府在该楼前扩建苏北指挥部广场。

    严复兴楼位于黄桥镇东进东路61号,系清代民间建筑,砖木结构,小巧别致,造型优美,上下两层,共6间。

     纪念塔位于黄桥镇东进东路与姜八线的交汇处,建于1990年10月,塔高23.8米,汉白玉塔身,花岗岩塔基,直径32米,塔名由粟裕题写。

 

 

 

 

漫步黄桥(七)

                庭院深深,这里就是中国地质泰斗----丁文江先生的故居。

     离开黄桥新四军纪念馆,来到西隔壁的丁文江史料陈列馆。

    丁文江1887年出生于江苏泰兴一个书香世家,1902年秋(15岁)东渡日本留学。1904年夏,由日本远渡重洋前往英国。1906年秋在剑桥大学学习。1907-1911年在格拉斯哥大学攻读动物学及地质学,获双学士。1911年5月离英回国,回国后在滇、黔等省调查地质矿产。

     作为中国地质学的开山大师,丁文江不仅建造了中国地质学的基础,还擘画了它健康发展的路径。在中国地质事业初创时期,丁文江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学术界的政治家”角色。他创办了中国最早成功的专门地质教育机构——地质研究所,创办了中国最早的地质调查机构(也是中国最早的科学研究机关)——地质调查所,他还在该所确立了绵延至今的研究精神。在丁文江的领导下,中国地质学成绩卓著,早在1920年代就获得了世界声誉。除地质学以外,丁文江在地理学、人种学、优生学、历史学、考古学、少数民族语言学等领域也有独特贡献,是一位典型的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温源宁曾这样评价他:“丁文江的所知所见实在太丰富了,简直就是一所老古玩店,五花八门、零零碎碎的东西,从中国军队装备的统计以及唐诗朗诵法,一应俱全。换句话说,应该把丁博士看作一部百科全书。”

     没想到黄桥竟出了这样了不起的大人物,太意外了!

    漫步黄桥(八)
 


     行走在古镇的大街小巷,感受着古代与现代,历史与发展,繁华与寂寞,青砖与红绿的交相呼应,我虽感觉有些吃力冒汗,但还是兴趣黯然。

     走过太多的古镇,江苏的周庄、同里、甪直、木渎、沙沟、沙溪、溱潼;上海的朱家角;安徽的西递、江西的婺源、景德镇;浙江的西塘;湖南的凤凰;陕西的乔家大院、平遥;云南的大理、丽江、大研古镇;太多是小桥流水人家,古屋、古树、古寺、古街、名人、历史和野史等等,似乎在很多的相同中又有一些不同的显示个性的元素,黄桥这里的一切还是给我很多的新鲜感和乐趣,真的没想到,在苏北这样一个经济发展好不是很发达的地方,这里的古镇区保存得竟然这样的完好,(很大的一片都是未受到战争毁坏的历史街区,基本保持着古代的原貌。)没想到这里曾经出现过这样多的文人墨客,这样的多的大家,这样的多的在近代历史上有名的人物和对国家有较大贡献的人物和事件。虽然我对黄桥的烧饼并不很感兴趣,这次竟然尝都没有尝,记得多年前路过那里,下车买烧饼,竟将一副眼镜忘记了在那烧饼店里。

     尽管有的景点(何御史府)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更说不上开发利用了。但是,即使是那破旧的大门、墙壁,仍使我感受到今人对历史的尊重和敬仰。我可以从门口的鲜亮的招牌上,体会到对历史的敬畏和崇拜,这才是让游人感到宽心和欣慰的。


    何棐(1464-1543)字辅之,号笃斋,何(火)巷人,17岁中秀才,弘治辛酉( 1501)年中举,联捷中进士,任福建浦城县令,仿古制建社仓;订乡规正民风;重儒教兴学校,名声大振,经考级,奉调进京任陕西道监察御史。曾奉命整肃湖广军队,进行“清军”又随元帅洪钟平叛,因功受封,于家乡建四牌坊。以后升南京太仆寺少卿,调江西按察副使。曾到白鹿洞书院讲过学,帮新安方氏修族谱,将不同方氏联于一谱,大书商界人物,引起日本学者的研究兴趣,65岁请求退休,奉旨回家,以诗酒自娱,78岁病逝。

    何棠(1471-1522)字爱之,号仲长。幼聪颖,弘治辛酉(1501)年中举人,正德辛未(1511)年中进士。守孝期满后任礼部祠祭司主事,后升员外郎、郎中、因谏武宗南巡遭廷杖,屁股被打破,用羊皮植补,痊愈后长出羊毛,人们戏称为羊毛御史。第二年任广平知府,改革官租驿传,捕治豪强,世宗即位,追赠廷谏忠臣,被加为三品俸。后因病辞职回家,不久逝世,广平人得悉来泰致吊者甚众。可见其是多么的得人心。葬于今公园内,墓前桥人们称之为知府桥。


                 这个地块,保存着清明时代的古民居,真的是不简单。


      这样的广场,这样的名字,感觉还是很贴切的。只是感觉广场显得太小了些,有些名不符实。

                               留下一张图,也是值得的。

                             主干道旁的黄桥高级中学的体育馆

                                    黄桥初级中学

                                 黄桥战役纪念碑巍峨耸立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1865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