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

首页>地方频道>徐州>要闻

江苏徐州:以创新生态赋能“长三角”高质量发展,让“第一动力”更强劲

  日前,江苏省科技厅发布《关于2020年度省级督查激励拟建议名单的公示》,其中徐州市及泉山区获“推动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行成效明显”表彰,徐州经开区获“推动科技政策落实与科技体制改革”表彰,徐州高新区获“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自主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表彰。徐州市及县区荣获全部三项科技创新激励,为历年首次。

  近年来,徐州市围绕建设淮海经济区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定位,研究提出并不断升级“1247”行动计划(即优化一个中心布局、明确新旧两个产业方向、建设四大优质载体、完善七个方面的工作体系),大力推动精确实施,区域性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全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成效凸显,有力地推动了徐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徐州建设的现代化篇章。

  ◆聚焦补短板,力促产业兴、企业强

  多年来,市科技局加强产业运行监测分析,对徐州市六大高新技术行业领域分别分析研判,开展产业技术路线图和招商线路图编制,描绘产业技术分布与趋势,对全市产业发展新动态、新技术、新成果和各地产业发展成效进行跟踪、提炼,服务全市科技创新。

  围绕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链,市科技部门逐一“建长产业链,做强技术链”,分行业进行补链强链,建立“链主”企业培育库。

  按照“科技型中小企业——高企培育库入库企业——国家高企——规上高企——上市高企”的梯次,从企业发展种子期入手,注重不同成长阶段的差异化服务,扶持企业逐步“长高”。与此同时,常态化推进科技招商,结合各板块产业定位、发展层次,推进“招商引资1号工程”,近年来足迹遍布粤港澳、长三角和京津冀,已结出累累硕果。

  “十三五”期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增长4倍,达1022家。202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超过13%,居全省第2位,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由2015年的36%提升到47%左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在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的同时,徐州市加大科技人才的培育力度。锚定龙头企业和高科技企业,摸排梳理具有“双创团队”申报潜力的企业名单,建立一对一包挂帮扶机制。2020年,全市共组织申报省科技“双创团队”18个、获批6个,首度实现申报数与资助数全省双第1。

  ◆集聚创新资源,构建一流创新载体

  多年来,徐州市立足提质增效,全力推进各级高新区争先进位。

  目前,全市建有国家级高新区1家、省级高新区4家,数量居苏北第一。本着“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原则,注重引导高新区建设又“高”又“新”。徐州市研究分析各家高新区运行态势,跟踪督促、指导高新区对标找差。在全国169家国家级高新区综合评价中,徐州高新区位列第48位、进5位,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在全省51家高新区综合评价中,位列第12位、进8位,实现国家和省综合评价“双进位”。

  近年来,徐州市把“一城一谷一区”作为重点打造的综合性创新平台加以推进,先后引进集聚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人才团队。江苏淮海科技城聚集了世界500强企业7家,院士领军企业7家,打造了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众创空间、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4个“国字号”招牌。2020年,园区总产值105亿元、税收突破4亿元。

  徐州科技创新谷集聚市级以上研发机构7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0家,引进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和俄罗斯工程院院士1名,高层次领军人才25名。

  在潘安湖科教创新区,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交付使用,已入驻师生8300人。恒盛智谷科技园一期已签约入驻科技型企业30家。同时,加快生物医药重点园区载体建设,满足更多生物医药产业高端人才创新需求。

  为推动双创,提升孵化器、众创空间“专业化”能力,徐州市积极推进专业孵化器建设,推动在孵企业向六大战新产业及其细分领域集聚。重点支持龙头骨干企业、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围绕战新产业建立专业化孵化器。目前,全市拥有省级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130家,居全省第2位。全市孵化器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26家,毕业科技型企业2290家。2020年,全市省级以上孵化器获省绩效评价优良总数居全省第4位。

  立足创新能力建设,徐州市启动实施“企业研发机构创新能力提升扶持计划”,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布局。现在,全市拥有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209家,徐工集团获批建设高端工程机械智能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徐州医科大学肿瘤生物治疗实验室入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2020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占比达76.36%,是去年同期的2倍。科技服务业收入超过50亿元,同比增长5.4%。

  ◆畅通转化渠道,促进科技成果落地

  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近年,徐州市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技术转移体系建设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意见》等系列奖补政策,推动建成首家面向淮海经济区的技术产权交易平台,及时征集发布最新科技成果,常态化开展各类路演、洽谈对接活动。

  今年6月芒种时节,10市代表聚集徐州,共同启动了2021年首届淮海经济区科技成果对接周活动,取得良好成效。

  作为长三角的成员城市,徐州市将产业发展主动融入长三角。自2018年起,先后成功举办三届徐州(上海)大院大所对接合作恳谈会,111个重点项目现场签约,一批成长性高的科技成果在徐落地。

  为发挥在徐高校服务地方发展能力,徐州市还设立2亿元专项资金,全方位推动在徐高校、科研院所深度融入地方主导产业发展。大力推行柔性引才用才模式,徐州市获批省“科技副总”数及校企联盟数均居全省第1位。

  同时,推进建设以市产业技术研究院为代表的新型研发机构。至目前,徐州市90家新型研发机构获批市级备案,徐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实现实体化运行。

  ◆优化创新生态,激发持久创新活力

  面对城市发展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和竞争,徐州市多措并举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制定《关于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提升区域科技创新活力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科技创新政策,编制《科技创新政策服务指南》,分层分类推动各级科技政策精准落地。2019年、2020年,全市兑现落实四大战新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支持资金达2.23亿元,优化了科技创新政策环境。

  “双创升级·创响徐州”连续三年实现三级跃升,获2020年市级机关五星级服务品牌。先后成功举办八届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促进双创载体人才、技术、资本等优质创新创业资源的集聚整合,打造“创响徐州”科技服务品牌。“十三五”期间,大赛累计参赛企业1585家,培育孵化高新技术企业195家,新三板挂牌1家,合作金融机构对参赛企业提供信用贷款累计超过10亿元。

  加强科技金融组合供给,多渠道开展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资金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池贷款、科技保险新产品示范等融资新模式,为科技人才及科技型企业提供一揽子精准金融服务。设立2亿元的徐州市科创创业投资基金,支持初创期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连续5年举办“发现徐州·科技金融合作恳谈会”,累计提供科技金融服务金额超过36亿元。

  经过多年的努力,徐州市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改善,对高端创新资源要素集聚能力不断增强,科技创新“首位度”实现质的跃升,综合实力稳居淮海经济区首位,先后获批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目前,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创建工作已提请国务院研究,徐州市将跻身全国10个示范市行列。

  ◆展望:“十四五”建成区域产业科创高地

  作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重要节点城市、长三角北翼重要副中心城市、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十四五”时期,徐州科技创新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

  对此,徐州市将充分发挥多重国家战略叠加优势,“变机遇为使命”,大力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不断拓展科技创新发展新渠道和新空间,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到2025年,徐州市建成具有创新引领力的区域性产业科技创新中心、高水平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0%,高新技术企业数达3000家。创新资源要素高度集聚,市级新型研发机构备案数达300家,省级以上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达140家,高层次人才总量达21万人,产学研合作深度融合,金融支撑科技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记者 樊海涛 通讯员 彭要)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55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