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

首页>地方频道>徐州>要闻

向“新”而行聚势能增动能

今年徐州两会,从始至终有一个关键词——“343”创新产业集群。

2023年,我市深入实施“343”创新产业集群十大行动计划,创新产业集群拼出亮眼成绩。今年,我市还将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持续提升产业层次,重抓产业集群培育,持续提升“343”创新产业集群量级,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铸强筋骨

创新产业集群加快成长

2023年,我市明确提出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加快壮大“343”创新产业集群。深入实施“343”创新产业集群十大行动计划,健全完善“四个一”工作推进机制,发布“343”产业投资热力图,组建10个产业联盟,集群规上工业产值达5505亿元。

聚力打造工程机械“一号产业”,实施“群链企协同”行动。全市各地各部门积极开展产业研究,摸排基础情况、分析发展形势,编制项目、品牌及产业链图谱等图表124张;大力推进产才融合、科技攻关、重大项目、上市培育、金融服务等协同联动,形成上下联动、左右互动、整体推动的工作格局。

工程机械集群通过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验收,成为世界级集群重点培育对象,安全应急产业入围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在工信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直属机构赛迪顾问发布的《2023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研究报告》中,徐州上榜2023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排名全国第22位,连续两年实现排名“晋阶”,标志着徐州先进制造业活力迸发。

在建设产业联盟、打造创新体系、建强要素支撑等维度,我市还打造产业链供应链供需对接平台,支撑上下游企业深度合作,并深化与国内外顶尖咨询机构、大院大所、高等院校、行业协会的交流合作,开展前瞻性、战略性研究,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有效智力支撑。

一系列组合拳,带动了我市产业质态明显提升。2023年,全市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2.9%,新增省级以上智能制造示范工厂9家、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7家、星级上云企业437家,新增国家绿色工厂6家,徐州高新区入选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培大育强成果丰硕,净增“四上”企业1598家,新增资产超50亿元企业4家,设立江苏股权交易中心徐州分中心,3家企业成功上市。

创新动能愈发强劲。云龙湖实验室获批筹建省实验室,6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完成重组。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家、高新技术企业627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9家。发布“彭城英才计划20条”,中国矿业大学新晋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内首颗矿用遥感卫星“矿大南湖号”发射升空。

强链补链延链

持续提升产业集群量级

锚定跻身万亿元级GDP城市行列目标,今年,我市将突出制造强市,持续提升产业层次,重抓产业集群培育。

聚焦强链补链延链,持续提升“343”创新产业集群量级,工业开票销售收入增长10%以上。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工程机械加快抢占电动化、智能化新赛道;绿色低碳能源产值增长10%以上。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焕新,实施转型升级和技术改造项目。积极构建“5+X”未来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提速智改数转网联。抓好数字经济发展和制造业智改数转三年行动计划收官,年内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智改数转网联启动实施全覆盖,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400亿元。推进智能制造标准应用,新增省级以上智能工厂和智能车间16个。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重点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65%。加快徐工汉云、徐州大数据集团标识解析节点规模化应用。

构筑优质企业矩阵。深入实施培大育强工程、企业上市“鹏程计划”,新增产值超10亿元企业10家、上市企业5家。推动企业深耕细分领域、打造拳头产品,构建梯次培育体系,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80家。强化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投产项目转规率,加快推动“小升规”。

同时,不断完善创新生态,优化科技创新“四链融合”公共服务平台、淮海技术产权交易中心功能,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参与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集群组建,整合设立市级天使投资母基金,拓展“苏科贷”“高企贷”等科技金融产品。积极打造科创平台建设新高地,高标准推进云龙湖实验室建设,完成5家省重点实验室重组;年内净增高新技术企业200家以上、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000家,支持企业建设省级以上研发机构,打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8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