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首页>文化>读书

“远去的口哨”回荡青春诗城——孙淮景散文集《远去的口哨》分享会马鞍山圆满举办

  三月的春天如约而至,莺飞草长,桃红柳绿。在这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季节,在这个万物复苏鲜花盛开的美好时刻,苏皖两地嘉宾和作家们欢聚一堂,回顾青春美好记忆,共同吹响了“远去的口哨”。

1远去的口哨副本.jpg

孙淮景散文集《远去的口哨》2024年1月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3月23日下午,烟雨的江南,天突然放晴。坐落在马鞍山市内文化氛围颇为浓郁的书香雅地“麦书阁”三楼,整洁幽静宽大的室内,投影屏上的“孙淮景散文集《远去的口哨》作品分享会——马鞍山市文学志愿者学会、马鞍山市作协散文协会、《同步悦读》平台”的红底金字,格外醒目。

2主持人.jpg

马鞍山市文学志愿者学会副会长、著名作家、诗人黄玉龙主持分享会

  会场,高朋满座,书香满堂。当主持人,马鞍山市文学志愿者学会副会长黄玉龙健步走上讲台,热情洋溢介绍到场省内外嘉宾,宣布分享会开始时,原本热切交流热闹的会场顿时寂静无声。

  兴高采烈的作家们济济一堂,共同分享马鞍山作家《远去的口哨》散文集。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期刊总编辑、著名作家曹峰峻,江苏省作协《雨花》杂志原主编、二级巡视员、著名作家李凤宇,南京市著名青年诗人谢冰峰,安徽省著名公众 号平台《同步悦读》编辑吴雨婷,马鞍山市人大副秘书长、文学评论家曹化根,市人大教科文卫副主任吴大巢,市政府原副秘书长彭传清,市文学艺术院原院长、著名作家王笋,市作家协会主席、《作家天地》杂志社社长韦金山,《作家天地》杂志主编、市文学志愿者学会会长郭翠华和文化学者夏冰以及市、县作协主要领导成员及文学志愿者学会和市作协散文协会等作家、诗人共50余人出席了分享会。

  孙淮景,1953年生,现居马鞍山市,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在《安徽文学》《北大荒文学》《作家天地》等刊物发表散文作品。曾获全国冶金系统“铁流文学奖散文奖”“安徽散文奖”和“太白文学奖”,出版散文集《岁月笔记》。

  散文集《远去的口哨》共收录作者2005年以来写的90篇文章。大都是回忆20世纪60年代的小学、中学生活;70年代5年的知青插队生活;返城后的工厂生活,以及自驾游的经历。通过这些,把一个普通的70届初中生的人生历程回放出来。全书分“小学日记”“知青岁月”“工厂成长”“怀念朋友”“异域风情”“旅行见闻”等几个章节轮回来进行描写与抒怀。文字朴素贴切自然亲切柔和,词句应用合乎逻辑情理,读之舒心通畅;故事充满美好人伦情愫的向往与思绪。

3郭主编致辞.jpg

《作家天地》杂志主编、马鞍山市文学志愿者学会会长郭翠华致辞

  《作家天地》杂志主编、市文学志愿者学会会长郭翠华在分享会开始的致辞中满怀深情地说道:“今天,我们只想跟着一个人的文字回到他的从前,那时他还是个学生,一个少年;那时,他是个知青,一个在插队总是惹是生非的青年;那时,他是个工人,一个在工厂成长为基层干部的中年人,他的集子就是他的经历。当岁月老去了,这些往事就像一位台湾诗人夏宇的诗:把你的影子加点盐,风干,老的时候,下酒。”

4现场.jpg

分享会现场

  作家孙淮景先生非常动情地和与会作家一起回顾了《远去的口哨》伴随着的青春记忆,与大家一起分享了作品创作的成功和寄托的纯真情怀。

  与会嘉宾、专家学者、作家发言代表,对孙淮景先生的散文集作品从多个角度,进行了评介、交流与分享。著名作家曹峰峻先生和著名作家李凤宇先生先后作了慷慨而热情洋溢的发言,赢得了与会者热烈的掌声;文化学者夏冰从多角度,分享了散文作品的人物,对源于生活情节的描述给予了高度的赞赏;马鞍山市著名文学评论家曹化根从作家的散文语言,写作技巧、生活积淀等四个方面给予了肯定。

5研讨发言.jpg

作家孙淮景(中)和与会作家一起分享《远去的口哨》作品创作的成功和寄托的情思;与会嘉宾、专家学者、作家踊跃发言,研讨热烈

  会上,专家、学者和作家、诗人们的发言精彩纷呈。部分参会人员和老师们踊跃登台深情诵读《远去口哨》中的精彩章节,表达对作品的感悟与喜爱;作者本人还在作品分享和作品朗诵演绎的艺术氛围中,现场即兴口哨表演,博得了全场开心的欢笑和快乐的掌声,把分享会推向了高潮。

  分享会接近尾声时,市作协韦金山主席满怀深情对《远去的口哨》分享会进行了摡要的总结和总体评价,对诗城散文文学的创作与发展提出了殷切的期望与诚挚的祝福。

6合影.jpg

与会作家在分享会结束后合影留念

  《远去的口哨》分享会在全体参会人员列队留影时齐声高呼“远去的口哨,永远的少年”的激情声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黄玉龙  胡银福 王广宣)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45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