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第三届灵鹿诗歌奖仪式暨《灵鹿》杂志首发式在合肥逍遥津公园蘧庄举行,著名诗人梁小斌、吴少东、洪放、余怒、舒洁、育邦、雪女、卢辉、陈巨飞及省垣诗人等近百人出席,刘川、丹飞、弱水吟、马慧聪、徐琳婕、张耀月分获灵鹿诗歌奖主奖、实力诗人奖和青年诗人奖。
诗人们齐夸合肥“诗意浓”
著名诗人梁小斌是土生土长的合肥人,提及这些年的合肥诗歌发展,他认为,如今全国诗人所创作的作品都注重讲述家乡人文,合肥也不例外,他发现不少优秀合肥诗歌都注重诗歌创作中的真实性和个人经历,将自己心声以诗歌来真实反映。
“这样能将传播效果‘最大化’,也能让阅读者感受到栖居城市的阵阵诗意和魅力。”
获得本届灵鹿诗歌奖主奖的刘川多次来过合肥,他觉得合肥的诗歌呈现出一种多元创作的积极状态。“内容既有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也有现代意识的移植和创造,如今放眼全国,合肥诗歌颇具实力。”
安徽省当代诗歌研究会会长、著名诗人吴少东认为,合肥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近年来一批年轻的诗人破土而出,在中国诗坛频频崭露头角,老中青三代合肥籍诗人百花齐放,大量的优秀的诗歌被选入中学课本,被选入中国的重要的诗选,合肥业已成为诗歌勃发生长的沃土。
著名诗人刘川获本届灵鹿诗歌奖主奖
“没有灵感不是坏事”“一个好诗人不会拒绝AI”……知名诗人畅聊年轻人关心话题
在活动现场,全国各地的多名知名诗人聊起如何用AI、如何寻找创作灵感等不少时下流行或者青年人感兴趣的话题。
刘川特别提到了包括DeepSeek等在内的AI与诗人创作的关系。
他告诉记者,一个好诗人不会拒绝AI,因为它的大数据搜索和历史资料整合能力,对诗人丰富知识库有很大助力。“科技只是一个工具,只要善用、会用、适度用,那么包括AI在内的科技一定能为创作提质增效。”
吴少东也有同感,他觉得客观来说,功能越来越强大的AI,确实会给写作者带来挑战。“AI能击败的写作者,是因为他们作品本身就不够优质,喜欢滥用”。吴少东相信,优秀诗人绝不会因为AI而失业,反而能借此激励他们,创作出更具人文气息的优质作品。
“没有灵感,怎么办?”“有主题却总也写不出来诗,我很焦虑”……活动中,不少爱好诗歌的青年人提出了诸如此类问题,
对于没有灵感或者写不出来诗所带来的焦虑,刘川则表示在现代社会,包括他自己在内的每个人平日里都有焦虑,适度焦虑反而体现了人的“向上性”,他希望爱诗的年轻人能正视写作焦虑,要把握好“焦虑度”,“我其实不建议所有人写诗,但我建议大家都去读一点诗,因为阅读的过程中,诗给我带来的创造性思维,想必潜移默化地融入你大脑,说不定就会给你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意外之喜。”
值得一提的是,历经十年磨砺的《灵鹿》杂志也在当天活动现场正式发布,据《灵鹿》杂志主编张凡介绍,杂志将秉持高贵,灵性、自由的文学姿态,致力于发现并推荐优秀诗人和作家,倾心助力青年诗人和作家的健康成长,努力打造品质、品格、品位一体的文学刊物,给当下中国诗坛构筑了一道坚固的阵地与诗意风景线。
活动结束,与会诗人还将前往合肥著名文化景点古逍遥津、包孝肃祠、包公墓,李鸿章故居李府进行采风,并相约写诗。
合肥在线-合新闻记者 汪涛 实习生 张雨晴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