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昆山构建人才“强磁场”壮大发展朋友圈
人才与城市共赴“星辰大海”
盛夏七月,骄阳似火。万千人才从五湖四海奔涌至昆山,奏响人才创新创业、乐居乐享的美好乐章。
连续19年雄踞全国百强县市首位;从昔日江南小城跃变成英才汇聚、产业兴旺的科创高地;从昆山制造迈向昆山智造、昆山创造……回首“昆山之路”,人才始终是推动昆山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人因城聚,城以人兴。进入新时代,昆山围绕人才友好型城市打造,构建全周期人才服务体系,为海内外人才提供“最解渴”的要素保障、“最温暖”的科创服务和“最浓厚”的创新文化,不断深化“才来昆山更精彩”人才工作品牌。截至目前,昆山高层次人才总量达5.46万人,人才资源总量达53.5万人,形成了“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城互融”的发展新格局。
苏州市委常委、昆山市委书记周伟表示,昆山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城市与人才共生、共荣、共赢的奋斗史。昆山始终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技能,不遗余力为各类人才茁壮成长打造更为包容、更有温度、更具活力的发展环境,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凝心聚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示范提供智力支撑和创新动能。
靶向发力
专项人才为产业发展“撑腰”
在清陶能源,第一代固态动力电池装载新能源汽车;在航天时代飞鹏,“射手座”垂起复合翼无人机斩获2024年红点产品设计奖;在云昆大厦,一个个元宇宙应用场景正不断解锁……一项项创新技术的背后,都能看到昆山产业布局的身影。
当前,昆山正牢牢把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重大要求,加快构建“2+6+X”产业布局和“4-1050”产业体系,除了做大做强7000亿级的电子信息、3000亿级的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还重点布局新显示、新智造、新医疗、新能源、新材料、新数字6个新兴产业,以及以元宇宙、先进计算等为代表的先导产业或未来产业。
今年5月,昆山提出力争用3年时间,高水平建设特色专业创新园区50个,新增园区载体面积500万平方米,实现园区总营收超50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新增1000家、总量突破4000家;新引进科技项目超3000项;两年基本实现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达1000家的“54321”产业科技创新总体目标。
其中,建设特色专业创新园区是昆山打造高水平人才聚集平台,为人才提供更多优质载体的重要举措之一。昆山计划到2025年,建设运营元宇宙产业园、科产金产业园、先进计算产业园、新能源汽车、中韩医美生物科技产业园等50个以上特色园区。在此基础上,各区镇结合产业创新集群特色优势,在昆山特色园区定位上覆盖10个以上细分领域类型,努力形成错位竞争的特色园区新格局,让各领域人才都能各得其所、各展所长。
新的目标和任务对昆山的人才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昆山想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就要做好人才文章,集聚高水平创新型人才。“昆山的发展需要什么人才、产业最缺什么人才,我们就引什么人才。”昆山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孙勇表示,要做好产业链人才清单梳理,精准招引“强链补链延链”人才,加速集聚各类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人才队伍,坚持不懈打造人才创新创业高地。
人才选择一座城市,比较的是发展机会,考量的是内心认同。拴心留才,城市既要提升经济发展水平,持续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以城聚产、以产聚才,也要满足人才在公共服务、开放氛围、多元文化等方面的需求,做优“软环境”。
对此,昆山构建完善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为广大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功、逐梦圆梦提供广阔舞台,逐步形成“1+N+X”人才政策体系,即出台1个总政策昆山人才科创政策“4.0版”,推出头雁人才、双创人才、产业人才、高技能人才等N个专项人才计划,完善人才安居、人才贡献奖励、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等X项系列配套保障措施。以头雁计划为例,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南策文院士团队获得首批“头雁人才”团队的1亿元项目资助,现在已经为昆山培育了市值超过200亿元的固态锂电池独角兽企业。
从南策文院士团队可以窥见昆山人才招引的一大亮点,就是“清华现象”。去年12月,首都北京,一场清华大学“昆山周”活动,见证了昆山与清华大学跨越二十载的双向奔赴。20多年来,清华大学与昆山在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教育、暑期社会实践等多方面开展系统的探索与合作,成绩斐然。如今,昆山有近400名清华校友、150多家校友企业。维信诺、清越光电、能讯高能半导体等科技型企业,技术都起源于清华大学。昆山紧贴产业发展需要,深化与中国科学院、东南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挖掘人才、科创资源,打造人才虹吸“强磁场”,为科技创新注入动力源泉。
除了政策引才,昆山还积极拓宽人才工作路径。开出人才科创“城市专列”,陆续驶进北京、上海、武汉、西安、成都等地,广发“招募令”;常态化打造招才引智活动“金品牌”,以赛引才吸引各路英才“加盟”;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大院大所合作,推动国际人才与昆山本地企业、人才交流互动……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目前昆山集聚海内外院士项目105个,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专家174人,省双创团队22个、省双创人才201人,姑苏重大创新团队3个、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406人。
产才融合
释放城市引才留才强磁力
眼下,全国上下都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看实力、比政策、拼诚意,“第一县”昆山正在使出浑身解数招引人才,让他们“人来无忧”,寻得“心归之处”。
如果想在行业内大显身手,这里有施展才华的“舞台”、诚意满满的“礼包”和竭诚服务的“管家”——
和风雅颂人才公寓坐落于环境优越的“黄金地段”,居住环境舒适便利;尚明甸“乡野硅谷”人才公寓居住选择风格多样;“昆寓”品牌人才公寓全力打造有品质、有归属感的“家”;徐公桥人才公寓融入青年“驿”家品牌,着力打造“青年会客厅”……在昆山,只需要一个背包,便可“寓”见美好。昆山完善“广覆盖、分层次、多元化”人才公寓建设体系,用好“昆e居”人才安居一站式服务平台,提档升级“青年人才驿站”,推动“产城人”深度融合。目前,昆山建成40个共1.5万余套人才公寓,今年以来,人才驿站累计为653名青年人才提供免费住宿1053晚,其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174名。
城市的“诚意”不仅体现在温暖人心的“情绪价值”,还体现在“真金白银”的政策上。昆山给予高层次人才购房补贴最高800万元,优秀人才贡献奖励每年最高40万元。入选青年领军人才最高可享受200万元项目资助。其他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人才,都有相应资金支持和奖励。
如果抱有自主创业的想法,这里有优越的营商环境——
昆山有块营商服务“金字招牌”叫“昆如意”,整合了10个部门446个产业政策项目,让人才一键享受机场礼遇、医疗保健、科技文献查询、昆山英才卡等18大类45项暖心服务;昆山有句话叫“全生命周期服务”,从企业落地昆山到后续生产环节、销售环节以及产品创新环节,只要企业“所想”,政府就能“所做”;昆山有个“马上办”服务中心,创新推出“1357”快速办理机制,即办事项1个工作日、一般事项3个工作日、联办事项5个工作日、疑难事项7个工作日;昆山有着“昆山速度”,优化完善全链代办服务模式,创出重点项目“三天办四证”“一天发五证”;昆山还有“企业会客厅”沙龙,帮助企业融入相应产业链,打开新的渠道。
如果有志于从事科研,这里能提供强力支撑——
近日,2023年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新设站单位名单公布,昆山7家单位入选,获批数为苏州第一,占全省近十分之一。数据显示,昆山建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82家,其中国家级科研工作站64家、省级创新实践基地18家。博士后在站期间累计申请专利500多件,发表论文400多篇,开展科研项目300多项,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近18亿元。
昆山还推出“建站有资助、进站有补贴、出站有支持、科研有激励”的博士后政策体系,对新获批建站的,最高给予60万元建站资助;对新进站的在站博士后,最高给予每人16万元生活补贴;对出站留(来)昆就业创业的博士后,给予50万元资助;博士后在站期间的科研项目获上级科研资助的,最高给予5万元科研配套资助,让优质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下。
从奔着工作来,到带着项目、团队来,越来越多的人才爱上昆山,并最终选择了昆山。数十载精心培育,一片片梯次分明的“人才森林”在玉山脚下、阳澄湖畔拔地而起。
诸才云集
演绎产业高质量新精彩
当城市与人才“双向奔赴”,更多“彼此成就”的双向奔赴随之上演。
7月2日,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的大型铸件制造技术项目相关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落户昆山。目前该项目厂区已开始进入工程阶段,预计将于本月底正式投产。
大飞机的动力来源于大涵道比发动机,这也是大飞机的“心脏”。多年来,航空发动机大型铸件的制造技术一直被国外垄断。经过昆山市科技镇长团成员、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研究员汪东红所在课题组长达15年的技术攻关,最终攻克了这项“卡脖子”技术。“在昆山挂职的两年中,体会到昆山‘敢于争第一,勇于创第一’劲头,这种昆山精神也支撑了课题组在科研道路上不断创新和突破。”谈到为何将这一产学研成果落户昆山,汪东红说。
“昆山帮助我们成立昆山晶微新材料研究院。公司的研究成果直接支撑我们解决高温合金大型铸件凝固温度场的调控与铸件缺陷的精准控制问题,为我们重大装备关键铸件的‘零缺陷’制造奠定了理论基础。”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的第一发明人上海交通大学孙宝德教授,也是昆山市的“头雁人才”。
在昆山,既有像汪东红所在的重大创新团队和顶尖人才团队,也有像昆山科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师李永、鸿准精密模具(昆山)有限公司产品开发技术课长徐维贵等技术技能人才,他们分布在不同产业和科研领域,奔跑在不同的赛道,却演绎着同样的精彩。“昆山,是一个充满温暖和支持的地方。在这里,你将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潜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昆山三一重机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常波以“过来人”的身份评价道。
“虽然只是一个县级市,但昆山满足我对于创业和生活的双重想象。昆山优越的人才科创环境,尤其是对高端前沿科技的认知程度、支持力度,是很多城市比不了的。”清陶(昆山)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峥说。
发出同样感慨的,还有昆山协鑫光电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范斌。“昆山是一个十分重视人才的城市,对人才给予了很多帮助。以我们企业为例,在我们资金最困难的时候,昆高新创投参与了公司至关重要的A轮融资,我们还入选了昆山‘头雁人才’计划,获得上千万元的无偿资助。”范斌说,公司正努力实现钙钛矿光伏技术的量产,将以更高的光电转化效率和更低的度电成本助力碳达峰和碳中和,昆山的100兆瓦量产线成功后,将会把光伏技术带入一个全新时代。
值得一提的是,昆山联合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开展“县域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课题研究,在省内率先发布“县域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围绕企业和人才创新创业需求,建设高品质人才社区,其中智谷小镇人才社区获评苏州市“高品质人才社区示范点”;高效运作“创赢昆山”人才金融路演中心,帮助初创企业对接融资超3亿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2023年,昆山获评“全国最佳引才城市”。
人才是城市最大的底气,也是城市最大的动能。一直以来,昆山不遗余力为各类人才茁壮成长“保驾护航”,也将继续以人才引育和科技创新为“双引擎”,加快建设人才创新高地。力争到2025年底,昆山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专家达200名,各级双创人才(团队)总量达1700个,高层次人才总量达6.2万人,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5万人,人才资源总量达60万人。
昆山以城市之名、诚挚之心向全球英才发出“昆山之约”,释放“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强烈信号,让更多人才看好昆山、心系昆山、奔赴昆山,在昆山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挑大梁、当主角、站C位,为昆山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示范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