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建二局承建的南京百水工业园地块保障房一期项目A地块摘得2024年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优秀住宅小区金奖(保障房项目)。詹天佑奖是我国以推动土木工程行业科技创新与进步为宗旨的科技奖项,是面向我国土木工程行业科技创新最高奖。
百水保障房一期项目是我市“十三五”规划建设的重点民生工程,已于2023年全面交付投入使用。该项目由“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苏宪新劳模创新工作室团队成员操刀。在南京上坊保障房、丁家庄二期保障房等重点工程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该团队在百水片区进一步深化技术革新。
“建造过程中,我们建立了智慧工地运行中心,将BIM施工模拟技术与装配式建筑相结合,通过BIM一体化设计技术、工厂生产技术和现场装配技术的应用,实现进度、施工方案、质量、安全管理数字化、精细化和可视化管理。”项目负责人苏宪新介绍,基于这一技术的运用,建筑结构预制率达到31%,建设周期相较传统建设模式少了2个月,节约木材约90%、水泥约20%。
据介绍,传统建筑模式,都是框架浇筑完成后再进行内外墙的粉刷等,而百水保障房片区A地块的6幢建筑,全部采用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楼梯、阳台等都是现场拼装,内外墙也免去抹灰程序,不仅有效避免抹灰空鼓、开裂的通病,还让使用面积多了2%。而外墙应用的复合夹心保温外墙系统,集承重、围护、装饰、保温、防水、防火于一体,也彻底解决了外保温易失火、易脱落等难题。而考虑到高层住宅消防安全,每一户的卫生间都按照消防临时避难间进行设计,门窗采用防火门、耐火窗,一旦发生火灾,居民可以待在避难间等待救援,在一个半小时内,门窗可以把烟和火隔绝在外。
奔着“绿色三星建筑”而去,该项目应用的建筑采光通风优化技术、太阳能及空气能热水系统、海绵城市、装配化装修等创新技术多达27项,形成了高品质绿色建筑技术体系,让“智慧低碳”理念在项目深深扎根。据测算,运营后,小区每年节碳减排量约636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