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养老、托幼服务设施建设,努力将“老有所养、幼有所托”的美好愿景变成幸福实景— —
守护“一老一小”成就“朝夕美好”
唱戏、下棋、跳舞……村里的老人们闲暇时就聚在这里休闲娱乐,享受美好时光。“现在,村里还办了食堂,老年人吃饭既方便又实惠,还定期组织体检。我们的养老需求村里都想到了。”这样的晚年生活,涂满枝觉得很满足。
量血压、测血糖……每隔一个月,73岁的王荣友老人都会到贵池区清溪街道养老服务中心进行例行检查。“现在家门口就有医疗服务站,按摩、针灸都很方便。”医疗服务站的暖心服务让王荣友赞不绝口。
为提升我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2023年,我市出台《池州市社区居家养老+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实施方案》,为社区居家老人提供中医养生保健、诊疗、护理、康复、心理关怀等服务。“通过完善吃、住、行、护四个方面,构建全方位养老服务新体系,为老年人提供贴心服务。”市民政局养老科科长洪丹告诉记者。
“ 一有啥事,打个电话就有人上门,平时也总来关心我生活上有什么短缺的,就跟家里人一样。”家住东至县尧渡镇团结社区的钱支银老人独居在家,还患有基础疾病,腿脚也不便,村里工作人员经常上门探访,让他感觉晚年生活并不孤单。
空巢、独居、留守、失能等特殊困难老人在日常生活中面临诸多实际困难,尤其是居家安全风险不容忽视。我市将特殊困难老人探访关爱服务列入市级基本养老服务目录清单,加大“兜底”力度。
养老服务做好“兜底”,老人生活才能“有底”。“我们探索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监测帮扶机制,实施由乡镇干部、村两委委员以及家庭医生、助老员、志愿者等构成的‘2+N’联系人制度。”洪丹介绍,近年来,我市定期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摸排工作,已对1.29万名老年人建立关爱台账,并实施定期探访制度。“通过分级设立的600多个关爱帮扶群,帮扶联系人根据老人实际困难申请政策补贴7100项、帮扶措施2310条。”
“一老”连着夕阳,“一小”连着朝阳。
4月9日上午,市直幼教集团三台山幼儿园的老师正带着孩子们做游戏。“小手拍拍跳起来,我们一起来做游戏。”教室里撑起一块五彩“天幕”,孩子们奔跑着嬉闹着。“园区内软件硬件都非常好,我和爱人都要上班,就把孩子送到这里来了。”家长汪明说,这里的条件和服务都让他十分满意。
“ 我们抓住低年龄段孩子较多的特点,围绕跑酷、思维游戏、行走的自然、传统文化等打造了多样化课程,从家长反馈来看,效果非常不错。目前,我们的学位托位充足,能够满足附近幼儿的入学入托需求。”三台山幼儿园老师余璐告诉记者,自开园以来,该园积极推进托幼一体化建设,多渠道延伸托育服务,现有在园幼儿408名,选择延时托管幼儿占比90% 。
在青阳县抱抱熊托育机构,早饭后,一群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在托育园区内散步。作为我市首批入选安徽省示范性托育服务机构之一,该托育机构设有托位180个,为0-3岁婴幼儿提供多元化托育服务,“养育”与“照护”兼重,形成“教、养、医”相结合的托育课程体系。“我们也接收临时托管,社区的居民家里临时有事,把孩子带过来放个半天一天的都可以。”该托育机构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针对“放心托育,方便可及”的群众诉求,我市聚焦“幼有所托”,持续推动托育服务提质增效。2024年,全市新增婴幼儿托位940个,建成公办独立托育机构1家、公立医疗机构托育点1个。全市现有各类托育机构98家,总托位5687个,每千人口托位数达4.3个,普惠托育占比90%以上,全市43%的幼儿园已开展托幼一体化服务。同时,为降低托育机构的运营成本,促进托育服务行业健康发展,我市出台政策明确托育机构用水、用电、用气按照居民生活类价格执行,并制定奖补实施方案,建立托育机构建设和日常运营补贴制度,对公办托育机构和民办普惠托育机构给予补贴。
一餐餐热气腾腾的老年食堂午饭、一堂堂生动有趣的托幼游戏课… …如今,我市通过持续完善服务设施,积极提供养老、婴幼儿托育等多元化服务,把暖心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让“一老一小”获得更多保障,享受更加健康、幸福的生活。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