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

首页>地方频道>镇江>要闻

“黑科技”减排,绿色船舶畅行生态长江

秋高气爽,镇江港大港港区内,一艘艘货轮缓缓驶入,约50米高的门机一字排开,挥舞“钢铁手臂”不停忙碌。生产线火力全开,整个港区却静悄悄的,没有发动机带来的震动噪声,也闻不到刺鼻的汽油味,只剩秋风拂过江面,卷起一堆细浪,带来阵阵清新气息。

“船舶行驶和靠泊时产生的大气污染,是我们的防治重点。”镇江海事局危防管理处处长周燕翔告诉记者,长江镇江段航道里程长、航运密度高,而船舶大气污染看不见摸不着,曾一度被人忽视。针对这一监管难点,海事部门建立“陆海空”立体化船舶尾气综合监测网络,实现了对进出港船舶大气污染的全方位覆盖。而依托“黑科技”的污染监测和船舶减排,为镇江落实“双碳”战略、保护碧水长江,提供了有力支撑。

不同于陆地,船舶的尾气排放监管最直接、有效的办法是管好燃油质量。为开展船舶大气污染治理,镇江海事局利用船舶燃油快速检测仪,加强对过往船舶的日常检查。同时,探索制定镇江长江水域流动供油船分类分级监管服务标准及信用记分标准,着力提高流动供油船管理正规化水平,各供油单位和船舶的安全和防污染隐患排查意识不断提升,作业管理更加规范。

“我们通过无人机搭载嗅探装置,对镇江港主航道进出港船舶排放的尾气进行快速监测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比对,从而判断船用燃油硫含量情况。”周燕翔说,如果一线执法人员观测到“冒黑烟”的船舶,就会使用无人机开展现场侦查、通过尾气遥测仪和燃油快检仪随时对黑烟船舶进行燃油检测。

在长江镇江段,由桥基、艇载、无人机载和手持快速检测设备组成的船舶大气污染立体监测治理网络不断织密,实现辖区船舶尾气实时监测全覆盖,基本形成“陆海空”全方位的船舶大气污染防治综合立体式监控网络。

“我们在润扬大桥下安装了桥基船舶尾气排放遥感监测系统,并同步开发船舶尾气监测监管系统。”周燕翔介绍,该系统集船舶尾气信息实时采集、尾气数据实时监测、尾气历史信息分析、嫌疑船舶锁定、违规船舶信息管理、检查任务分派、任务接收与执行等功能于一体,全面提升船舶尾气监测监管效能。

科技助力,让船舶污染防治工作有了“千里眼”“顺风耳”,也进一步释放出精准监管所带来的巨大效能,而这只是镇江海事创新推动船舶污染防治工作走深走实的一个缩影。

“‘先接电,再作业’,现在基本上形成习惯了。”在镇江港码头,云海×××轮靠泊后,第一件事就是接岸电,三副刘师傅说,以前用柴油发电,不仅成本高、声音大,味道还难闻,现在用岸电体验好多了,大家都乐意用。今年以来,长江镇江段到港船舶使用岸电6.4万艘次、用电量709.9万千瓦时。

不只是船舶尾气监测,货轮靠岸用电也有“黑科技”。镇江海事局大港海事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大型海轮往往需要使用高压船电,而码头配备的岸电设施容量有限,船上大功率电器使用受到限制,同时会有断电的安全风险。此外,内河船接插件匹配度不高,存在多种插头、多种标准的情况,码头被迫采取“线接”等方式使用岸电,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为提升到港船舶岸电使用率,镇江海事局从技术角度破局,与相关企业合作研发,创新推广应用 “万用魔盒”“转接车”两种岸电接插转接设备,做到内河船岸电接口全适配,大型海轮使用岸电更加平稳安全。截至目前,镇江港沿江码头共建设岸电设备176套,码头泊位岸电覆盖率100%,岸电应用尽用率95%。

通过“陆海空”立体化监管,船舶大气污染防治迈入智能化新阶段。随着这些“黑科技”的普及,“黑烟”不见了,只留下一江碧波荡漾,展露“笑颜”。(记者 陶立波 通讯员 孙世权)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76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