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

首页>地方频道>常州>要闻

财政局:“三措并举”探索农村公共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新模式

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市财政局联合市发改委在金坛区推进2024—2025年农村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管护体制改革试点2.0,2024年以来累计投入1111.88万元,支持建账明责、多元共治、建章立制,因地制宜探索降本增效创新路径。

一是数字赋能,建账明责破难题。实施“全域设施数字建档”工程,拉网式调研设施管护现状,全面摸清试点镇12个行政村公共基础设施及其维护情况,创新构建包括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置设施、农村水利设施、交通运输设施等10个公益行业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数据库,按照“明确主体、明晰权责、落实责任”原则,形成清晰明确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产权台账,破解传统管护设施“家底不清、权责失序”难题,实现设施管护从“粗放模糊”向“精准可控”的质变。

二是机制创新,多元共治提效能。围绕试点工作,充分发挥政府在资源调配、行业主管在监督管理、基层村在落实方面的优势,形成“政府主导、行业监管、村民自治”的良性互动。探索外包兼自管管护模式,组建“志愿者+老党员+村组干部+环卫员”管护队伍,在保障专业运维的基础上,激发村民参与热情。2024年,试点村管护资金同比下降19.34%,同步实现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水平显著提升。

三是制度筑基,长效管护增活力。出台《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管理办法》,构建“镇政府统筹指导—村级主体负责—村户联动参与”管理体系,确保“责有人担”。在试点村创新“积分制量化”模式,将管护内容转化为奖励型量化指标,带动群众广泛参与。配套制定《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评价制度及细则》,构建“日常督查+年度考评”双轨考核体系,将结果与奖励、评优评先相挂钩,形成“制度约束+激励驱动”可持续治理生态。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57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