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

首页>地方频道>台州>要闻

傲骨“野松”的“侠义”人生

王嘉曼今年2月在家过生日时的照片。 (资料图片)

台传媒记者李寒阳

3月12日,天台县平桥镇下王村的一户小院里,一群人静静坐着,这是因救人溺亡的19岁姑娘王嘉曼的家。王嘉曼离世的第七天,仍有在外打工的朋友特地归来悼念。

3月4日凌晨,在宁波打工的王嘉曼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称一名醉酒女孩情绪崩溃。她匆匆赶往宁波江北区万达广场前的河道,目睹女孩跳入水中。未等救援人员抵达,她甩掉羽绒服跃入刺骨河水,将落水者推向岸边,自己却沉入黑暗。

“她像野松般活得炽热坦荡。”她的追悼词中这样写道,“这个从小翻墙爬树比男孩还利索的‘假小子’,在最后时刻完成了一场最壮烈的‘行侠仗义’。”

骨子里的“侠义”

王嘉曼的“侠义”流淌在她的血脉中。

去年,王嘉曼的爷爷王国元在村口始丰溪边,救起一个轻生的妇女,老人不会游泳,却义无反顾地冲向河流将落水者拉上岸。爷爷救完人只说“哪有见死不救的道理”,这样的言传身教,王嘉曼从小耳濡目染。

这并非王嘉曼的第一次救人。曾外祖母在河边洗衣服,不慎落水,年仅12岁的王嘉曼看到了,一个箭步拉回了曾外祖母,小小年纪却迸发出大大的力气。王嘉曼舅舅金如杰说,事后家人就告诫她不要贸然行事,但嘉曼却说:“人都在水里了,哪能等得了!”

3月4日,王嘉曼虽第一时间拨打了110报警,但看到落水者在水中挣扎,关键时刻,她顾不上等待救援,脱掉外套便跳入水中,朋友拦都拦不住。

王嘉曼这份“不能等”的执拗,成功挽回了落水者的生命,但自己却就此陨落。“如果她不那么心急,再等几分钟,或许就能等来其他人救援,也许就不会发生意外。”母亲金金阳哽咽着说道。

家庭里的担当

“她用第一份工资请我和弟弟吃了顿烧烤。看着她在寒风中单薄的身影,我才意识到孩子已经长大成人。”父亲王文龙回忆起年前与女儿的最后一面,这个习惯隐忍的女孩始终将家人放在首位。

王嘉曼的家境并不优越。父母离异后,她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父亲因木工事故手部致残后,全家生计全靠父亲跑顺风车维系。“嘉嘉常说父亲不容易,成年后上班是她最期待的事,因为这样能减轻父亲的压力。”奶奶王春芬说。

几年前,王春芬因摔倒导致骨盆受伤卧床,王嘉曼主动承担起照顾奶奶的责任。她一边协助爷爷照料奶奶,一边操持家务,还每天在床头安慰奶奶:“等我上班赚了钱,养你一辈子。”

“嘉嘉从小吃了不少苦,我们家条件不好,她不得不学会坚强独立。”王文龙说,“我为她的勇敢自豪,但悲痛更甚。”

在弟弟王嘉诚的记忆里,姐姐是他永远的保护者。小学一年级时,内向的王嘉诚被同学欺负,却不敢告诉父母。王嘉曼得知后,直接找对方理论。此后,弟弟再未受过欺负。“姐姐是我仰望的人,也是我的英雄。”王嘉诚说。

野松般的姑娘

在村里,王嘉曼是公认的“热心肠”。她留着利落短发,暴雨天为同学送药,公交车上总第一个让座,遇到迷路老人便步行带路。邻居们记得,她曾用废木板搭狗窝,把午饭分给流浪狗,蹲在地上为小狗梳毛。

“过年嘉嘉一回家,串门的人就变多了。她人缘好,大家都喜欢。”王春芬抚着孙女的照片喃喃道。

王嘉曼是一个野松般的姑娘,用勇敢和温暖感染着身边的人们。

“我有严重焦虑和抑郁,轻生念头时常冒出来。但嘉曼不管多忙都会安抚我……她是值得深交的朋友。”初中同学陈盛(化名)说。

“当其他女孩留着长发学钢琴时,她顶着烈日在篮球场厮杀。这个傻姑娘,连救人时都带着那股子劲儿,甩掉羽绒服就扎进冰河,像极了小时候为我们出头时的模样。”发小王亚男说。

现在她的生命定格在了19岁,这个野松般的姑娘,校服永远沾着草屑,膝盖上结着爬树摔的疤,却让我们懂得:原来温柔,也可以用最飒爽的方式表达。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4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