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沈思怡
去年是中意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去年11月6日,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期间,中意产业园正式发布,首期布局“三个一”:一个中意产业合作服务中心、一个首开产业园和一片产业扩展区,承接意大利和欧洲的各类企业落地。
昨天,临港新片区举办“投资上海 共享未来”中意企业走进上海临港活动。记者了解到,中意产业园坐落于临港金桥园区。经过三个多月的建设,截至目前,项目首开产业园10万平方米的厂房及研发中试楼即将建成投产,目前已有3家意大利企业入驻。产业拓展区则储备了500亩工业用地,承接重点制造业项目用地需求。
专项政策贴心服务
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副书记吴晓华介绍,临港新片区将为入驻中意产业园的企业提供空间、财政、生活等多重保障,并制定了多项“真金白银”的专项政策。
比如,园区内10万平方米的生产和研发办公空间,将为意大利企业提供“拎包入住”、低成本创业的保障。在人才服务保障方面,临港还会为意大利企业人才提供电子口岸签证、工作许可、居住许可、子女就学、住房等一系列保障服务。
针对入驻企业,中意产业园还将实行前两年物业租金减免、后三年租金减半的优惠。此外,还会给予企业科技经费20%的资金支持、企业新增固定投资10%—30%的补贴以及每人次2万元的商务考察差旅补贴。“这些专项政策都是‘来就给’。如果意大利企业还有需求,我们还能为企业‘量身定制’政策,总体来说就是‘包你满意’。”吴晓华说。
眼下,临港新片区正在围绕中意产业园,在周边打造高品质的商业街区、双语国际学校、住宅、酒店等城市生活配套和休闲娱乐设施,为外籍人才在临港安居乐业提供保障。
金桥临港综合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钱圣扬告诉记者,今年9月,园区附近12年一贯制的临港平和学校即将开始招生,意大利企业人才的子女可就近就读,学校也考虑引入意大利语种。在生活配套方面,金桥公司还将在产业园周边提供1万套精装住宅,其中一半为商品房,一半则提供给园区企业作为员工租赁式公寓灵活使用,让外籍企业人才能够在临港感受到“家的温暖”。
见证临港蓬勃发展
除了软硬件的配套服务保障,意大利企业选择到临港投资创业,往往有更重要且更实际的关注点,即“我在临港能获得什么”“在临港营商,政策的透明度和稳定性能否保证”“来中国最大的吸引力就是中国市场,临港能如何支持帮助意大利企业打开市场?”在会后的圆桌会上,不少意大利企业代表纷纷提问。
在吴晓华看来,检验一个地区营商环境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当地既有市场主体持续深耕、加码投资时的“用脚投票”。
“1989年,帕马在中国售出第一台机床,是当时为数不多向中国销售大型工业设备的外资企业之一。在临港发展十年,企业的营收规模增长了十倍,是帕马集团在全球发展最好的企业。”在圆桌会上,有“意大利面孔”与大家分享“心路历程”。
2011年,帕马在上海临港设立了工厂,并于去年将临港的工厂扩建了约2000平方米,旨在提升备件材料的物流速度并提高生产能力。
回忆起最初选择上海临港的原因,帕马(上海)机床有限公司总经理西尔维奥·斯米德尔记忆犹新,他告诉记者,最初选择临港,是因为大部分企业的核心客户都在上海,这里有企业最大最活跃的市场,而临港靠近洋山深水港码头,有区位优势。而在临港十多年,他见证了这片土地持续蓬勃的发展,“作为企业,我们也享受到这些发展给市场带来的红利。尤其在最近这五年,我们甚至能够实现产值的翻倍,这对企业来说是非常振奋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