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萧县立足文化资源禀赋,聚焦便利化、精品化、融合化、多元化现代旅游产业发展体系,倾力打造精品旅游品牌,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壮大特色农业,打造农耕文化新名片。积极依托“紫”色葡萄、“红”色辣椒、“橙”色胡萝卜、“绿”色芦笋、“白”色山羊、“黄”色肉牛、“灰”色菌菇等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壮大“七彩农业”。放大品牌效应,深入推进质量品牌升级工程,加快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打造在全省全国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5个、区域公用品牌6个,全县品牌农产品达100多个。拓展农业观光旅游产业、农事体验传承、农耕文化传承等多种活动,打造葡堤原乡休闲度假区、西湖农耕文化园等农旅融合基地。今年8月份,萧县葡堤原乡休闲度假区被认定为省研学旅游示范基地。
推出旅游线路,打造红色文化新标识。坚持规划引领,将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写入发展总体规划,出台《萧县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加快旅游强县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大力促进红色资源与本地旅游业态跨领域融合开发,围绕淮海战役等丰厚历史资源,大力实施红色革命文化传承保护,以蔡洼为中心,将杨楼镇黄庙战斗旧址等连接起来,形成红色研学精品线路;同时,推出一批美食精品线路、美味佳肴、美食名店,打造多元留客场景,带动经济发展。今年7月份,萧县蔡洼淮海战役红色旅游景区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强化传承保护,打造古村文化新亮点。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扎实做好千年古镇、千年古村落保护利用工作,使丁里镇孙小林子村、龙城镇帽山村、龙城镇姬村成功入选“千年古村落”。积极依托金寨、萧窑等国家及省级重点文物遗址,挖掘推出庄里镇勘沟千年古银杏村落、官桥镇沈峪村、白土镇费村等一批古镇古村以及文物宜游点和主题游径。深入挖掘民间传统文化,积极引进外来资源对古村落进行传承改造,创建一批具有萧县特色文化元素的民宿,提升乡村旅游运营水平,打造独具魅力的城市近郊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示范点。适时举办各类文娱宣传活动,全面展示当地的传统风情,促进文旅融合,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目前,永堌镇许岗村“皇藏溪谷”景点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萧县水墨圣泉古镇获评“皖北区域十佳场景”,入选全省“皖美消费新场景”;杜楼镇鞭打芦花车牛返孝文化基地、曲仙河农文旅示范园等项目正在推进中。
发展节庆经济,打造伏羊文化新品牌。持续做好“畜头肉尾”文章。推进白山羊规模化养殖,使全县规模养殖场发展到263家,肉羊养殖合作社达18家,散养户逾1.8万家,养殖环节产值达21.55亿元。大力发展节庆经济。以节为媒,以羊会友,巧借伏羊文化节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穿针引线、牵线搭桥,现场集中签约汽车零部件、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8个项目,计划总投资约208.2亿元;精心打造郭庄知青园、葡堤原乡等消费场景,开展“陶瓷艺术展”“非遗文化展”“大地歌会”“徽动消费·乐享萧城”文旅消费券发放等活动,激发旅游消费潜力和活力,伏羊文化节期间,累计拉动餐饮、住宿等消费近5.5亿元。
实施三大工程,打造书画文化新高地。建强书画人才队伍。持续推进“田园普及计划”“狮虎行动计划”“英才激励计划”三大工程,增强文化软实力。目前,全县已拥有国家级书协会员21名、国家级美协会员27名,新增安徽省书协、美协会员200余人。发展关联产业。大力推进圣泉水墨小镇、画家村文旅融合项目建设,积极扶持笔、墨、纸、砚等关联产业,带动创作、培训、装裱、交易等行业发展。扩大书画市场。以“区域融合 书画先行”为主题,举办长三角全区域大型综合性书画艺术节庆活动,拓展徐州毗邻区、淮海经济区、长三角一体化书画产业市场。目前,该县已拥有画廊200多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8家;每年书画市场交易约8万件(幅),年销售收入超1亿元。加强交流推介。积极依托“龙河艺术空间”“桃花笔会”“伏羊文化节”等文化艺术交流平台,组织开展书画联展和书画笔会交流等活动,提升萧县书画的知名度;策划拍摄《萧县人文·萧之墨》等微纪录片,并配合中央电视台拍摄大型纪录片《中国影像方志》《沿着高速看中国》,提高萧县书画的影响力,增强萧县旅游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