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下小目标 先产一个亿
配料、涂布、辊压、模切、焊接、注液、顶侧封、电芯注液、除气封口……昨天,在位于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的浙江金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记者换上防尘服,进入环境堪比“内科手术室”级别的生产车间,目睹了高能量密度电池的生产全流程。
“这批电池价值500多万元,即将发往河南。”公司董事、副总经理田波介绍,自去年10月底企业量产后,短短1个月产值达到了1000多万元,现在订单已经排到了6月底,国内主要销往广东深圳、惠州等地,国外市场分布在欧洲、印度以及中东等地区。
一款电池从研发转向生产,需要经历漫长的周期。自2019年落户以来,金羽新能源瞄准“低空经济”及交通出行等领域,在锂电池赛道持续发力。以北京大学等高校青年博士为核心的近50人研发团队,平均年龄不过30出头,已取得52项授权专利、90多项在申专利,拿下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10多项荣誉。
“你看,这款全球第一款实现无负极锂金属电池商业化批量化交付的产品,就是我们技术实力的证明。”研发部工程师张杰向记者展示了一块豆腐干大小的电池,“它的能量密度是目前行业内商业交付最高的,普通的锂电池平均每公斤能量密度是350瓦,这一款却能达到480瓦,假如说无人机飞行半径在20公里,那用上这款产品就能提升到30公里”。
采访中了解到,凭借强大的研发团队和成熟的工程团队,金羽新能源聚焦新型电池技术前沿,协同上下游企业及高校院所,全力把技术转化为新能源产品,2022年8月获评“科创中国”高能量密度固态电池创新基地。伴随着产线投用,金羽新能源迎来了跨跃式发展的“锂”想时代。
“我们今年有个小目标,就是先完成1亿元的产值。”尽管眼下还是小微企业,但田波所说的愿景并不小,他预计,明年量产线将达到满产状态,届时年产值有望达到2亿元到2.5亿元。
金羽新能源的落地开花,是长合区力拼科技创新实力的缩影。作为全省重点扶持的“万亩千亿”高能级战略新平台,在长合区这片崛起中的未来增长极中,遍布着9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长合区科技与人才局综合科(服务科)科长茹安狄说,今年长合区力争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22家以上,引进高层次人才项目16个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