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边封,西边堵,小路绕绕走到哭;汽车跳,行人叫,裤子打湿摸不着。”这是20世纪80年代,流传于沭阳县颜集镇周项村的一句顺口溜。
当下,在颜集镇,一条条公路宛如灵动的丝带,在田野和村庄间蜿蜒伸展。公路上往来的货车川流不息,车里装载的大多是当地的花木,别样的“浪漫”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
12月5日,记者来到位于周项村的沭阳县颜集镇泓木苗木场,只见一株株苗木整齐排列,工人忙着起苗、打包。“我们主要销售北海道黄杨、桂花树等苗木品种。北海道黄杨是一种耐寒性较强的树种,能够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生长,四季常绿……”沭阳县颜集镇泓木苗木场负责人施路说。
今年39岁的施路从小生活在周项村。自他记事起,他的爷爷就经常说:“东边封,西边堵,小路绕绕走到哭;汽车跳,行人叫,裤子打湿摸不着。”
“在我小时候,爷爷经常骑着自行车,载着自家种植的苗木到其他地方销售,最远去过安徽省。那时村里的路是坑坑洼洼、颠簸起伏的土路。每逢下雨天,路面就变得泥泞难行,骑自行车稍不注意就会摔倒。”施路说,因为交通不发达,外面的货车不愿进村,村民只能自己带着苗木走南闯北寻找销路,当地的花木生意只能是“小打小闹”。
周项村许多老花农有着这样的感受——那时,村里的路虽然很短,走起来却让人感到漫长。
转变发生在2003年,沭阳县启动第一轮农村公路建设工作,掀起新建、改建农村公路的热潮,周项村迎来了新气象。
“进入21世纪,我们村大部分村民开始从事花木行业。村里的道路经过改建,好了很多。不少花木种植大户开着面包车将花木售卖到外地。现在道路更加通畅了,村里的花木生意也更红火了。”施路说。
“我的苗木场种植面积有50亩,每天都有不少苗木发往山东、河南等地,每年的销售额在50万元左右。”施路说,如今,公路通到了村里,他只需将苗木打包好,货车开到村里就能直接运走。
在周项村,像施路这样靠着花木生意发家的村民,还有许多。
当下,该村拥有花木种植户1000余户,花木种植面积达6000亩,在周项儿女的共同努力下,2023年,该村的花木销售额近两亿元。
36岁的岳雷是当地的花木种植户,同时他也是一名“电商达人”。去年,他通过网络销售花木,销售额达100万元。提起如今村里宽阔平坦的道路,他竖起了大拇指。
“以前每到下雨天,快递车只能在村头等着,工人需要将盆景抬上车,既费时费力,又增加成本。现在,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快递员可以直接上门取件,不仅省去了人力,运输成本也减少了。”岳雷说,现在在周项村,手机成了“新农具”,直播成了“新农活”,数据成了“新农资”。村里的路铺得漂亮,花木产业搭上了电商“快车”,这让他们感觉日子有了奔头。
对于未来的花木市场,岳雷信心十足。“今年,我还在大棚里打造了直播空间,等到来年春天,我的妻子会开启直播,到时我们会配合好,让更多人了解、爱上我们沭阳的花木!”岳雷笑着说。
“近年来,周项村不断扩大花木种植规模,优化产业发展结构,进入互联网时代,村民率先‘触网’,‘坐在家里’卖花,村里为他们建起了用于培育电商花木精品的高效温控大棚,积极探索‘花木+电商’产业富民机制。在交通、电商的加持下,周项村走出了一条‘家家创业、人人就业、庭院生金’的乡村振兴之路,这片土地上的花木也得以越长越茂盛。”周项村党支部书记张龙杰介绍。
“‘阡陌工程’实施以来,周项村积极响应上级要求,挨家挨户进行宣传动员。今年,我们完成了村里2.8公里的道路修缮工作,新建道路近20条,路长约3.5公里……宽阔的水泥路建到了村民家门口,如今,我们村家家种花木,户户开网店,人人能致富。村民再也不用像过去那样外出打工了,大家凭借智慧和勤劳,搬进了楼房,开上了汽车,‘挣’来了幸福的生活。”张龙杰看着通往远方的道路,欣慰地说。
像周项村这样富起来的村庄,在颜集镇,不是个例。目前,该镇的花木种植面积5万余亩。截至2023年,该镇共有花木电商2000余家,种植大户达800户,花木从业人员达3.5万人,花木品种2000余种。雄厚的花木产业基础催生出发达的花木电商经济,据推算,2022年,该镇实现花木销售额26亿元,其中网络销售额达15亿元,占比50%以上,其中,年销售额超百万元的花木电商超20家。近年来,颜集镇的“花木产业+配套产业+物流行业”电商经济链条不断完善,快递实现服务进村,物流实现网络全覆盖。
如今,在颜集镇的一些村庄,有一句新的顺口溜流行起来,那句话是这么说的:“东边通,西边畅,条条大路在花乡;汽车跑,路人笑,幸福生活到来了。”宽阔的道路、畅通的“网路”连起了村庄与村外的世界,也连起了心与心,阡陌通途已然成为当地人民群众追求幸福生活的“振兴大道”。(记者 颜靖尧 朱婉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