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社会治理,方寸乾坤,需要过硬的绣花功夫。
社会治理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从细微之处着手,才能让服务更精准、生活更幸福、治理更科学。
2023年,湖州持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如今,湖州社会治理工作的触角已延伸至城乡基层方方面面。让我们跟随记者镜头,寻找基层社会治理的密码。
【镜头1】
“大家都是亲戚,不要伤了和气。”日前,在吴兴区八里店镇三源共治中心,八里店派出所民警沈小伟招呼着两位当事人陈先生和段先生坐下。
一同参与调解的还有调解员徐根林、驻中心律师潘紫依。这场跨越数年、涉及400万元股权转让的纠纷进入最后调解阶段。
原来,陈先生和段先生共同投资了某商业体,并拥有该商业体的部分股权。之后,段先生选择在商业体内开设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并约定每年按股权比例向陈先生支付租金。段先生还承诺,如果生意好,会适当提高当年租金。
但之后几年,陈先生一直没有拿到约定好的租金,由于两人是亲戚关系,总觉得涉及钱的问题不好意思开口。到了去年12月,双方发生了冲突,差点动了手。
八里店镇三源共治中心接到该起纠纷时,正是双方情绪激动、互不相让、准备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时候。民生服务队队员向矛盾双方分别了解情况,得知两人之间涉及股权、租金纠纷。共治中心随即启动会商机制,召集公安、司法部门及律师介入。
在此后四五天时间里,沈小伟、徐根林、潘紫依协调联动,帮助双方拆解纷繁复杂的股权分配、租金价值等问题。同时,民生服务队队员时刻与双方保持联系,缓和双方冲突,充当着双方化解矛盾的老娘舅。
最终,在公安、司法部门、律师及民生服务队队员的见证下,陈先生和段先生在调解协议上签了字,这场纠纷就此完结。
【镜头2】
在德清县社会治理中心,有一间“德清嫂”调解工作室。从社区书记岗位上退下来的姚惠文是“德清嫂”调解工作室的一名专职调解员,也是工作室的负责人,大家亲切地称呼她为“姚大姐”。
这天,姚惠文正调解一个三姐妹赡养母亲的案子,三姐妹在照顾老人的方式上产生了纠纷。
姚惠文以一位大姐姐的身份与三姐妹谈心、聊家常,一同回忆当事人的母亲是如何带大三个女儿的。走心的调解,让三姐妹的手再次紧紧握在了一起。
“哪怕是1元钱的纠纷,我们也要管。”姚惠文说,“无论大案小案,对当事人来说都不是小事儿,背后与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直接关乎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感受。”
在基层服务20多年的经历让姚惠文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面对案例调解,她总能快速找到问题关键点。
找到关键点之后怎么办?“望闻问切呗。”一旁的“德清嫂”陆方琴笑着说,“望”是选择适合的调解员;“闻”是零距离听当事人倾诉;“问”是调解工作的关键,挖掘诉求;“切”是开出调解药方。
“大多数矛盾在村里的调解室就能解决。”陆方琴说,通过上门“问诊”、村社“门诊”、镇街“会诊”、专家“坐诊”的“四步诊疗”矛盾化解模式,将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
穿上玫红色马甲,赓续“德文化”基因。数据显示,“德清嫂”人民调解团队年均调解矛盾纠纷1300余起,协议金额超千万元,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
【打法】
一年来,我市聚焦高标准推进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创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数字、法治、改革三大中心任务,加快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擦亮“在湖州看见中国之治”工作品牌。
试点创建走深走实。建立健全“一月一调度、一季一会商、一年一比拼”的运行机制,构建“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全域覆盖”的工作格局。
治理体系提档升级。加快升级“141”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协同推进基层智治系统建设,5个县级矛调中心迭代升级为县级社会治理中心,运行监测、分析研判、协同流转等六大机制作用发挥更加集成高效。抓深抓实平安法治平台建设,健全受理、流转、处置、督办、考核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一大批风险隐患和矛盾纠纷防范处置在源头。加强“1+3+N”网格团队建设,聚合网格长、专职兼职网格员“三位一体”力量。
数字法治深化推进。组织政法各部门积极做好场景项目建设、推广项目贯通、制度理论创新。会同各区县基层治理条线建设“平安码”“网格员能力素质系统性提升应用”“平安风险预警预测防控应用”“乡镇街道矛调应用”5项省级揭榜认领项目。
【数证】
安吉县“余村经验”、德清县“德清嫂”2个案例入选“浙江省枫桥经验20个标志性成果”;“三源共治”工作法、“公众参与、公开议事”“森林法官”预防化解乡村矛盾纠纷等6个案例获评全省新时代“枫桥式工作法”。2023年以来,全市镇村两级共化解矛盾纠纷3.91万件,同比上升23.92%,占全市化解总量的77.05%;健全非紧急非警务矛盾纠纷双向流转办理机制,办结处置各类纠纷6.3万余件,同比上升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