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至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连日来,港城企业家们认真学习全会精神,纷纷表示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让他们深受鼓舞,备感振奋,决心以创新驱动发展,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连云港新实践贡献力量。
江苏核电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毅表示,作为清洁能源供应企业,江苏核电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助推实现高质量发展。当前,江苏核电正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核电机组运营、建设过程中,主动对标世界一流,提出了打造1至6号机组生产运行标杆、7至8号机组工程建设标杆的“双标杆”目标。在已运行机组的生产管理中,坚决推动中国核电集约化改革在田湾核电落地见效,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在新机组的工程建设中,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采用智慧工地、5G通信等新工艺新工法,用创新思维铸就高质量工程。在建设美丽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路上,江苏核电将坚持绿色发展,广泛开展核能综合利用和多元发展。今年,全国首个工业用途的核能供汽项目———中核集团“和气一号”核能供汽项目建成投产,全国最大海上光伏电站———中核田湾200万千瓦滩涂光伏项目顺利开工,抽水蓄能、核能制氢等绿色清洁能源项目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中。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中国改革开放又一座里程碑,让人备受鼓舞、倍感振奋,为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恒瑞医药董事长孙飘扬表示,《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提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机制,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等系列重要表述,令医药创新从业者备受鼓舞。生物医药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中国医药创新代表性企业,恒瑞医药长期聚焦未满足的重大临床需求进行新药研发,累计研发投入近400亿元,已获批上市16款创新药、4款2类新药。新的蓝图已经绘就,唯有实干方能行稳致远。未来,恒瑞医药将会持续加大创新力度,研发生产更多适合中国人生命基因传承和身体素质特点的“中国药”,加快实现医药领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同时,坚持在内生发展的基础上加强国际合作,积极进军国际市场,努力推动中国创新药走向世界。
连云港鹰游纺机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良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将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机制环境,有利于企业进一步释放发展活力,增强创新能力,有助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他有幸与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同频共振,见证了国家从贫弱到富强的巨大变迁,也亲历了科技力量从薄弱到壮大的质变过程,从中深切地感受到国家和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知识的力量,更离不开每一位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奋斗。当前很多领域仍存在“卡脖子”的难题,企业将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坚定责任担当,持续发挥技术团队力量,强化创新支撑、优化调整产品结构,增强市场竞争力,未来碳纤维的成本要做低,要让各行各业用得起;品种要做多,要让各行各业能够适用;性能要做好,要满足高水平的需要。
江苏天明机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卢明立表示,民营企业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民营企业家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受益者。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天明机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得到了长足发展。企业将旗帜鲜明地坚决拥护改革,坚定不移地推进深化改革,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坚决贯彻落实各项改革任务,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努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重申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把“两个毫不动摇”再次写进中共中央决定,还将通过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在更深层次破除民营企业市场准入的壁垒,进一步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的建设。这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让民营企业家备受鼓舞,让民营经济发展更有底气、更有信心。他们将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积极把握市场机遇,注重科技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核心竞争力,踏踏实实地把企业经营好,努力把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连云港新实践中贡献应有的力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卫星化学董事长杨卫东表示,他深刻感受到党中央对民营经济的重视与支持。卫星化学将深刻领会全会精神,大力推进技术领先和管理领先,积极应对机遇和挑战,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企业将紧密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同时,以全面实现“管理领先”为目标,加强内部管理和团队建设,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创新驱动,推动高质量发展,企业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快推进未来研发中心建设,聚焦高性能催化剂、新能源材料、高分子新材料、功能化学品等重点战略领域关键基础材料和前沿新材料的研发创新与产业化发展平台;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同时,积极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研发团队,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企业将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推动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努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减少能源消耗、提升效率,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