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

首页>地方频道>合肥>要闻

“鲁奖”获得者眼里的合肥

800多年前,南宋词人姜夔,第一次访友来到合肥。此后十余年间,他数度离开又回来,写下了多首流淌着“合肥元素”的动人诗词。“我家曾住赤阑桥,邻里相过不寂寥。”“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姜夔留给合肥的,不仅仅是一段凄美缠绵的爱情故事,更是一份弥足珍贵的城市记忆。

如今,用文学承载城市记忆,早已成为作家们的一种创作自觉。

7月底,任林举、李春雷、穆涛、蒋巍、丁晓平五位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应邀来肥,与多位安徽省报告文学名家、合肥作家一起,参加鲁奖名家包公故里文化行暨合肥城市采风活动。

打卡合柴1972

本次高规格采风活动,由中共合肥市委宣传部、市文联主办,市作协、合肥文学艺术创作中心承办,历时两天,省文联主席、鲁奖获得者陈先发,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许春樵及市领导先后参与并陪同介绍。五位鲁奖名家访古探今,感知合肥的历史、现在和未来,为接下来的文学创作积累鲜活素材。在他们的眼中,合肥值得深挖细掘、大书特书。

合肥之大

合肥曾经很小,小到被称作“江淮小邑”;合肥现在很大,大到可以“包容所有”。

采风之旅从世界最大城市公园——骆岗公园开启。行进其间,移步皆是景,举目皆是新。在解说员的讲解下,作家们了解到骆岗公园的前世今生,不禁连连惊叹,惊叹于从老机场到新地标的创新蝶变,更惊叹于合肥市把最好的地给生态、最美的景给百姓的“大格局”。

“合肥在城市建设上呈现的大规划、大手笔,在国内甚至世界上都是少有的。”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春雷如实说。被誉为“中国短篇报告文学之王”的他,凭借长篇报告文学《宝山》和短篇报告文学《朋友——习近平与贾大山交往纪事》两获鲁迅文学奖。

曾有人问李春雷写作成功的秘笈,他谦逊地说,简单一个字:走。报告文学是“走”出来的,也就是走入火热生活,走进你所写的题材,才能达到你预想的结果。这次,李春雷“走”进了合肥。一路上,他不时地会从帆布袋里拿出笔和软面抄,细心做着记录。过去,合肥给他的印象就是个普通城市,如今太令人惊艳了,大格局、大规划、大手笔……李春雷连说了一串“大”字,毫不掩饰对合肥的赞美。

离开骆岗公园,采风团又驱车来到了环巢湖大道。车外,水天一色,万顷波涛,八百里巢湖的壮阔一览无遗。车内,许春樵主席兴致勃勃地向客人们介绍着这个“合肥最美丽动人的地方”。的确,生活在滨湖新区的他,对城湖共生、人水相亲有着最深切的体会。

同样深有感触的还有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吉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力作家协会副主席任林举。这位凭借报告文学《粮道》问鼎鲁迅文学奖的名家,今年上半年刚推出新作《江如练》。这部为漓江而写的长篇报告文学,是任林举继《虎啸》《躬身》后的又一部生态环保题材作品。从东北写到西北、西南,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是他关注的焦点。当水清岸绿景美的巢湖生态画卷铺展在眼前,他为合肥叫好,也决定下次要专为巢湖而来,深入巢湖流域,像认识一条江那样真正认识一个湖。

合肥之重

合肥不仅是一座“有湖的城市”,更是一座兼具现代化和人文历史底蕴的科创“重城”。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全国第二个获建,量子信息、聚变能源、深空探测三大科创引领高地加快打造……走进未来大科学城,作家们了解到在这片“创新的土壤”上,一项项科学技术上的“世界第一”,实现了中国科技成果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转变。

走进未来大科学城

年已77岁的报告文学作家蒋巍,盛赞“一个伟大的、神圣的科学殿堂”正在合肥崛起,“它的崛起伴随着中国的崛起,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崛起,它的所有骄傲和荣光属于我们每一个人。”这位老者以古稀之龄用两年时间“绕了中国一圈”,在脱贫攻坚一线留下足迹,捧出近30万字、获得第八届鲁迅文学奖的《国家温度》。正如他在获奖感言中所说的,“出发是一个作家最美的姿态”,他已忘却年龄,一直在路上。

与蒋巍同时获得鲁迅文学奖的丁晓平,是安徽怀宁人。近年来,这位70后皖籍作家“大动作”不断,《人民的胜利:新中国是这样诞生的》《红船启航》(鲁奖获奖作品)以及《大国转折:中国是这样走向开放的》等,均为重大历史题材作品。此次回到家乡,看到合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且已走在全国省会城市的前列,他深感骄傲。在他看来,合肥不仅“科里科气”,还“文里文气”。这里有包公文化、淮军文化、巢湖文化……千百年来,这些文化积淀,让这座城市更具历史厚重感。

合肥,是包拯一生的起点。他在这里出生、求学、成长,直至38岁才复仕离家。参观包公园、肥东包公故里文化园时,作家们边走边看边讨论,对包公显现出浓厚的兴趣。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美文》杂志常务副主编穆涛,还特别记下了包公园里启功撰书的楹联:正直遗型传稗史,清忠初绩著端州。这位凭借散文集《先前的风气》荣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的名家,博览群书,尤其钟爱历史古籍。得知包公病逝后,仁宗辍朝一日,追赠礼部尚书,并赐谥号“孝肃”时,他当即指出,孝和肃,这两个字在中国古代的地位都是极高的。包公不仅仅是个清官,更是古代官员的榜样,这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对于包公故里,穆涛也是不吝赞美,说这次来最突出的感受就是合肥人的观念很新,合肥的城市规划设计代表了未来50年中国城市的发展方向之一。

参观包公园

在包公故里文化园合影留念

遇见,是一切的开始。正如省作协副主席、合肥市文联副主席、市作协主席洪放在活动结束时所言:集中采风虽已结束,各位对合肥的关注与期待才刚刚开始。合肥,值得期待!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俞媛媛 文 通讯员 许冬林 方华 摄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8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