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妙惟肖的寿桃、生动逼真的鲜花、造型各异的葫芦……这些栩栩如生且色彩丰富的小花馍组合在一起便是现在流行的“新中式蛋糕”。在闸西路,“80后”许祥丽开了一家花馍小店。
花馍是一种以面粉为主要原料,经过手工捏制、塑形、发酵、蒸制等工序制成的面食艺术品。其形状各异,色彩斑斓,寓意吉祥,深受人们喜爱。
最早的花馍起源于过年时节祭祀灶神、财神和祖先的大馒头。大枣馒头,“枣”与“早”谐音,蕴含着“早发”“大发”之意,饱含了老百姓祈求过上好日子的美好心愿。同时在为老人过寿时也会制作寿桃以祝愿老人健康长寿,表达对老人的孝敬之心。
因为喜欢手工,许祥丽对花馍制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22年,她决定去山东学习花式馍馍。“每当用剪刀、擀面杖、筷子、梳子等日常工具,将普通的面团塑造得栩栩如生,制作成各种美丽的花馍,我心里便充满了成就感。”许祥丽笑着说,这份对花馍艺术的热爱,驱使她在闸西路开了家面点店,将这份传统技艺带给更多人。
花馍这一传统手工艺品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民俗价值,还具有较强的观赏价值。随着一代代手艺人的传承发展,花馍的品种和花样也越来越多。
“为了更好地学习和继承花馍这项技艺,我专门去山东进修学习花馍技艺。从山东学完回来后,我觉得非遗花馍的样子和口味可能对年轻人吸引力不大,我又到南方的几个城市进行学习。”许祥丽表示,南方的花馍造型更加时尚有趣,学成归来后,她再结合海安本地人的口味创新了款式和馅料。
花馍的原料主要是面粉,它的制作过程比较复杂,由事先用各类蔬菜汁和面粉按照比例组合而成。花馍制作步骤有讲究,从兑料、和面、发面、揉面、构思设计、配色、塑型、醒面到蒸制,再到最后的搭建,完成这样一个复杂的制作过程需要六七个小时甚至更久的时间。“面团要和好,不然后面做花型时会粘手,手压出的指痕会很明显。”许祥丽讲述自己做花馍的技巧,“颜色的调配更是一门学问,绿色是菠菜汁,紫色是紫薯汁,黄色为南瓜汁……不同果蔬榨汁为花式馒头着色,美观又健康。”
在许祥丽的花馍店,记者看到,她将和好的彩色面团揉搓、翻转、按压、喷绘,一会儿就做出了一朵玫瑰花的造型,栩栩如生。“这款玫瑰花馒头在妇女节和母亲节时很受客人欢迎,现在店里有生日系列、婚嫁系列、百日周岁礼、祈福系列、吉庆系列、祝寿系列、花束系列、民俗系列等上千个款式。比如,结婚时做龙、凤、石榴,寓意龙凤呈祥,多子多福;过生日做寿星、寿桃,寓意长寿幸福。每逢哪家有乔迁之喜、升学之宴,不光有花馍,还有九宫格伴手礼作为纪念。”许祥丽向记者展示了店内的成品。
许祥丽把对花馍的喜欢与热爱,全部融入花馍技艺的传承和创新中。她始终坚持使用优质的原材料做健康的食品,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花馍因为拍照好看,且无油无糖等深受年轻人欢迎,不仅在本地热销,也通过线上订单和快递发往周边地区。
对于未来规划,许祥丽说:“我要深挖花馍文化内涵,让花馍在海安拥有更大的影响力,出现在更多人的餐桌上,给人们带来更多的美好和惊喜。”她还打算招收学员,把这项手工技艺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民间文化所蕴含的智慧和艺术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