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征程上,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最终目的是什么?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给出了明确答案: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一年来,无锡各地各部门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书写了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可触可感
为人民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
“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促进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基础性工程,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牢牢记在心上、时时抓在手上,确保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如此嘱托。
以民生实事为人民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一年来,无锡扎实推进“十百千”工程,民生领域支出占比近80%;停车管理、物业服务等难题加速破解,加装电梯实施数和竣工数跃居全省首位;太湖无锡水域水质和藻情创2007年以来最好水平,成为全省PM2.5平均浓度和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唯一“双达标”城市,美好生活更加可触可感。
这个周末,一群红嘴鸥在隐秀桥和青祁桥之间的梁溪河上,时而觅食,时而嬉戏。沿河步道,除了散步的市民,不时有跑友在此锻炼。经过2023年的环境综合提升,如今梁溪河两岸疏林透河,9座大桥的桥下空间各具特色,将沿线景致串珠成链,“梁溪河十里画廊”已成为市民们怡情养性的好去处。“‘人在画中游’在无锡变成现实,移步换景感受城市建设的美好。运动、休闲、艺术体验和购物消费都能‘一站式’解决。”市民刘云娟说。
增进民生福祉是城市建设和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份份扎实的成绩单记录的是这座城市的温度:去年,无锡以打造“最干净城市”为抓手,在开放式游园及广场等市民出入较密集的场所,新增30个“席地而坐”示范区,让洁美环境惠及更多市民;全年新建、新增机动车停车泊位2万个,市区道路停车泊位免费停放时间从15分钟延长至30分钟,其他停车设施免费停放时间不少于30分钟,给锡城市民留足“一碗面的时间”;3家市属医院调整院内布局,通过推进“停车就诊联动”智慧场景建设、医院周边道路交通优化提升等,进一步打通市民就医“最后一公里”;为全市11000余名一线环卫工人提供免费“爱心早餐”……
托稳幸福
让百姓“钱袋子”越来越鼓
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着力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收入分配调节、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强化“一老一幼”服务等工作。一年来,无锡以厚重而温暖的答卷,不断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为人民托起“稳稳的幸福”。
“零工驿站的岗位就是多,找工作特别快!”刚踏出林陆巷社区零工驿站的郭师傅笑容满面。他说,刚刚结束的“大单”离家近,收入也不错,让他十分满意,所以这次又来“碰碰运气”。与以往大中型综合性人才交流市场的“高大上”不同,去年以来,不少主打“小快灵”和低门槛的零工驿站广受好评。工作人员介绍,零工驿站实行“即时快招”服务模式,提供零工登记、信息发布、政策咨询、劳动维权等一揽子服务,让劳动者告别四处奔波、收入并不稳定的“窘境”,与岗位实现更便捷、更低成本的精准匹配对接。
依托小区、商圈、厂区、银行等各类便民载体,街道(镇)、社区(村)各基层平台“一地一特色、一站一品牌”的就业服务站延伸到城市的大街小巷,打通公共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截至去年12月底,全市已累计建成32个街道(镇)公共就业服务中心、159个社区(村)就业服务站、5家零工市场,全年为劳动者提供岗位10万余个,提供服务超12万人次。
“去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6.37万人,完成省定年度目标任务的121.26%,高出全省平均6.02个百分点。”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将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稳定和扩大就业容量。
开展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素质,是稳就业促增收的重要手段。据悉,市人社部门将持续实施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积极探索新就业形态技能提升培训。预计全年新增高级工以上评价取证2万人次、职业技能评价取证8万人次,新增数字技能人才1万人、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5万人次。
惠民暖心
写好“一老一幼”大文章
一项项惠民举措接连出台,一个个民生项目落地生根。一年来,无锡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冬去春来,无锡老百姓专属的“开学大礼包”——校园定制公交上线啦。校园定制公交提供家门到校门点对点直达式服务,一人一座,学生上车通过刷个人静态码,家长可以通过后台及时了解孩子上下车情况,并能通过App查询线路实时行驶轨迹,让家长放心、学生舒心、学校放心、服务安心。
据了解,为更好满足学生通学需求,解决家长后顾之忧,无锡公交集团与学校、社区共同打造服务联盟。警企全程联动、学校早迎晚送、社区早送晚迎……通过建立“家、校、企、社、警”五方联动机制,实现“家门”“车门”“校门”各环节无缝衔接。
守护人民幸福安康,“一老一幼”是篇大文章。3月1日上午十点半,新安街道助餐中心的窗口已经排起队伍,家住新安花苑的张阿婆也在其中。“今天有红烧肉、肉末粉丝、葱油毛白菜,蛮对我胃口。”她笑着说。张阿婆今年82岁,老伴已过世,“听说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活动很多,还有助餐中心可以吃饭。”她体验了几次后,现在已经养成习惯,每天都来“报到”,“我早上8点多来做操,然后跟老姊妹扯扯老空,到饭点就可以吃现成饭了。”
2023年,我市以“锡心医养”社区居家“332”服务行动为抓手,聚焦全市98%的社区居家老人最亟需的全生命周期养、医、康接续性服务需求,为破解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最后一米”问题,推动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建设,构建街道(镇)中心+社区(村)站点联动发展的“1+N”服务网络,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喘息服务、银发顾问、居家安全等多元化服务选择,至目前累计建成养老服务中心65家,已实现街道“全覆盖”。
此外,我市还持续推进居家养老援助服务扩面提标,服务对象由8类扩大到17类,老年人享受服务工时每月最高可达48工时,将服务对象范围扩面至80周岁,惠及老年群体达26.7万人,覆盖率超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