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桐城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高起点谋划、高规格推进、高标准建设,在龙眠大地上建设彰显徽风皖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正在建设5个省级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乡村向“美”向“富”,处处呈现出和风诗韵的盎然生机,凝结成乡村全面振兴的“桐城经验”。
建立专班,用好调度“指挥棒”。成立桐城市“千万工程”工作推进小组和工作专班,出台《关于实施“千万工程”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实施意见》和22个专项工作方案,建立15个市直部门对15个镇(街道)的督导机制,对全市5个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实行全覆盖督导考核。实行市委、市政府领导定期调度制度,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调度推进会12次,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现场调度15次、分管领导现场调度30余次。相关镇街成立工作专班,相关负责人现场调度100余次。在“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多方参与”的建设运营机制下,桐城深挖内涵,锦上添花,打造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推出“人文山明”“红色蒋潭”“智慧杨安”“科创尧天”“生态汪洋”等特色品牌,为乡村资源变资本、景点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丰富了实践路径。
挖掘特色,推动乡村“兴产业”。产业振兴是和美乡村建设的重中之重,范岗镇杨安村聚焦“现代农业、智慧乡村”着力建设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园,实现年产番茄4000吨,产值4000万元,带动80余户农民就业,每户年均增收5万元,打造“产业特、人才专、环境美、治理优”的新杨安。双港镇山明村围绕明经书院、翰林别院等重点旅游景点,做大乡村游,种植富锌水稻3200余亩、稻虾(渔)综合种养1000亩,年产富锌大米1万吨、小龙虾4600吨。唐湾镇蒋潭村发挥生态优势,建设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其中,“桐城小花”2200亩、高山有机水稻300亩、中药材150亩,年产值超1400万元。产业繁荣,正不断提升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振兴底色。
顺应民意,群众争当“主人翁”。“村里的路灯太暗了,晚上黑漆漆不安全。”“精品示范村建设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也想为家乡建设出一份力!”大家坐着小板凳,一群人围成一圈,你一言我一语,拉家常、说问题、提建议,让群众从“观望者”转变为“参与者”。据统计,各精品村召开专题夜话会50余次,发出倡议书,群众累计筹资600万余元,筹工筹劳3000人次,参与党员群众500余人次。范岗镇、文昌街道全面发动群众,强化宣传动员,营造了人人知晓、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汪洋村动员群众自行拆除老旧房屋面积达530平方米,全村群众义务筹劳达269个工日。(撰稿人:路威龙 审稿人:刘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