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

首页>地方频道>淮南

2024年我市空气质量多项指标位列皖北第一

底色更纯、含金量更足,翻开淮南蓝天答卷,一组组数据格外吸睛—— 2024年我市空气质量多项指标位列皖北第一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2024年淮南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情况通报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11月底,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71,皖北6市排名第一。其中:PM_2.5浓度37.0微克/立方米,列皖北第二;PM_10浓度61.0微克/立方米,列皖北第二;优良率为78.8%,列皖北第一;O3-8h平均浓度161.6微克/立方米,列皖北第一;重污染天数1天,同比减少4天。由此可见,淮南空气质量持续稳定向好。

从奔向“天空蓝”到留住“天空蓝”,持之以恒打好蓝天保卫战,淮南的脚步从未停歇。

面源污染减排再提升

凤台发电厂煤场封闭改造项目招标完成,即将施工;平圩发电厂煤场封闭改造项目正在建设;田集发电厂一期煤场封闭改造项目已建成,电厂煤场封闭改造项目建设步伐加快。

道路扬尘治理再加码,今年以来,洗扫车出动39895台次,洒水车出动69110台次;国省道路出动洒水车辆1252台次,洒水约4.13万吨;生态环境、公安、交通运输部门联合持续开展常态化高排放车辆路检路查与入户抽查专项行动27次,人工检测机动车385辆。

在全市创建“县区有规模化利用企业、乡镇有标准化收储中心、村有固定收储站点”的“三级”秸秆收储运体系,全市共建设秸秆标准化收储中心102个,做到粮食主产区全覆盖,秸秆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

产业绿色发展再提升

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坚持依法依规审批,鼓励对污染较小,符合“三线一单”及规划环评的项目,建立完善的环评审批正面清单。不符合法律法规的项目环评一律不予审批。今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无“两高”项目审批。

引导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认真组织对39个重点行业开展绩效评价,对16个涉VOCs行业实施差异化管控,科学精准制定应急减排措施。在重污染天气响应期间实施差异化管控。2024年,申报绩效提级企业61家,其中B级37家、引领性企业16家。

大力整治“散乱污”企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多轮“散乱污”企业排查清理整治工作,截至目前共计排查“散乱污”企业28家,均完成清理整治工作。

交通运输优化再提升

深入推进营运柴油货车专项整治,2024年截至目前,全市营运货车(4.5吨以上)保有量2.2万辆,其中国三及以下营运货车保有量472辆,已动员160台老旧营运货车至拆解公司,已核验并拆解150台,发放补贴资金314.5万元。

积极推动“公转铁”“公转水”,珍珠综合码头已完工,大通洛河作业区港口物流园已完成码头水工主体结构和港区道路,淮南港3号水上综合服务区已完成水工建筑物主体和港池疏浚工程,凤台新港综合码头正在进行桩基施工。

加大新能源汽车普及推广力度,今年以来,新增使用新能源公交车222辆、出租车336辆、轻型环卫车17辆,占比分别达到100%、96.27%、79.23%。东辰集团新能源重卡换电项目已投入运营。

监管执法能力再提升

构建了微站网格化监管体系,在乡镇政府所在地、重点企业、主要道路、建筑工地、港口码头、物料堆场等场所建设大气环境监测点位605个。安装了40套出租车走航监测设备,定量分析道路扬尘高值区域。安装了2台激光雷达设备,定性识别污染源。建成了OBD在线监测和尾气遥感监测系统。全市安装OBD2000套、黑烟车与尾气遥感抓拍设备14套。

开展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治理“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提出PM_2.5和O3污染协同防控“一市一策”综合解决方案,切实提升我市大气污染防治的可持续支撑能力,助力提升科学治污水平。截至目前,已累计推送溯源分析报告5份,污染贡献敏感企业608家次。

强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今年以来,我市与周边地市共经历多轮重污染天气过程影响,为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先后启动了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或橙色预警,减少内源污染物排放。

记者 周 玲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73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