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圈

首页>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观察

江苏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美丽江苏建设实施意见》

  原标题:我省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美丽江苏建设的实施意见》

  走在前做示范,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

  建设美丽江苏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充分体现,是江苏省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省委省政府日前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美丽江苏建设的实施意见》,这是美丽江苏建设的新起点。江苏如何在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7月24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对《实施意见》进行解读。

  彰显“五个美”,展现新风貌

  省生态环境厅厅长蒋巍介绍,《实施意见》确定美丽江苏建设分三个阶段:“十四五”深入攻坚,到2025年,美丽江苏建设成效显著;“十五五”巩固提升,到2030年,美丽江苏基本建成;“十六五”整体提升,展望2035年,美丽江苏全面建成。

  《实施意见》明确,美丽江苏建设要彰显“五个美”——

  彰显绿色发展之美。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使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同并进成为美丽江苏建设的鲜明特征。实施传统产业焕新工程,积极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加快构建未来产业体系。

  彰显自然生态之美。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从量变到质变。抓好太湖治理、长江大保护和“十年禁渔”,促进人水和谐。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让江苏大地处处鸟语花香。

  彰显城乡宜居之美。开展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建设,让人民拥有更美好的家园,让村庄焕发现代气息。

  彰显水韵人文之美。统筹推进长江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构筑蓝湾百里生态百里缤纷百里沿海岸线,建设黄河故道千里生态富民廊道,构建江淮生态经济区湖群绿心,彰显各具特色、各美其美的“水韵江苏”风采。

  彰显区域善治之美。围绕深化生态文明基础体制、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绿色低碳发展机制等方面,加快推出一批改革政策措施,形成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让全面深化改革在美丽江苏建设中彰显独特魅力。

  让“放错地方的资源”变废为宝

  废弃物是一种可再生资源,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实施意见》专章提出推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要求一体化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矿,大力推行绿色设计和绿色制造,推进原材料节约和资源循环利用。

  “一方面,废弃物循环利用可以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排放,大幅度减少碳排放,支撑高品质生态环境。比如从铁矿石开始的长流程炼钢工艺,吨钢二氧化碳排放约需2吨;而从废钢开始的短流程电炉炼钢工艺,吨钢二氧化碳排放只需0.6—0.8吨。另一方面,废弃物循环利用可有效提升资源利用产出效率,有利于培育绿色循环的新增长点,有效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省发改委二级巡视员李义举例道。

  对此,省发改委瞄准当前制约江苏省废弃物循环利用的堵点难点,以问题为导向,明确了2027年和2030年两阶段目标:到2027年覆盖各领域、各环节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基本建立;到2030年,覆盖全面、运转高效、规范有序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全面建立,各类废弃物资源价值得到充分挖掘,废弃物循环利用水平总体居于全国前列。在推进机制上,突出废弃物循环利用全链条管理,建立完善重点建设项目库和资源回收利用重点联系企业制度。在产业定位上,体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优化全省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布局。在实施路径上,为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提供有力支撑。

  引领力、辐射力、驱动力“三力”齐发

  绿色发展是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环境领域成为世界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竞争的制高点,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如何提高美丽江苏建设的科技支撑?省科技厅副厅长赵建国表示,将重点增强“三力”——

  加强重大原创性基础研究,增强绿色发展引领力。今年省自然基金项目专门设立新能源和储氢、深地与环境等专题,针对生态系统固碳机理和调控机制、环境系统低碳绿色重构原理等方向开展探索,在碳捕获、利用与封存以及生态系统碳汇巩固能力提升等方面,立项支持100多个重大项目,力争取得一批突破性、标志性和颠覆性成果。

  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增强绿色发展辐射力。面向可再生能源新型系统技术及装备研制、氢能低成本高效制备和储运等关键核心技术研究组织实施一批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围绕源头减碳、过程降碳、末端固碳和数智控碳等方面,全链条、系统化组织一批技术攻关和应用示范项目,为推动能源系统升级、低碳转型发展及产业链绿色重构等提供技术支撑。

  提升重大创新平台建设能级,增强绿色发展驱动力。推动低碳智能燃煤发电与超净排放等3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和环境工程、固体有机废弃物资源化高技术研究等27家省级重点实验室高质量运行。出台《江苏省概念验证中心建设工作指引(试行)》,面向产业创新需求,建立全流程市场化服务体系,不断提高绿色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创新构建江苏特色山水工程体系

  全面推进美丽江苏建设,离不开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近年来,全省自然资源系统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空间全要素全方位服务保障美丽江苏建设。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孙卫东介绍,全省共划定陆海生态保护红线1.82万平方公里,划定江苏特有的生态空间管控区域约1.47万平方公里,覆盖了60%以上的森林(林地)生态系统和50%以上的湿地生态系统。持续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共建成绿色矿山107家。

  江苏省还创新构建以国家山水工程为龙头、省级山水示范工程为骨干、市县级工程为补充的江苏特色山水工程体系。推进南水北调东线湖网地区国家山水工程建设,完成生态保护修复面积69万亩,有力保障“一江清水向北送”;制定省级山水示范工程中长期实施方案,全面启动新一轮9个示范工程,提升长江、太湖、大运河和海岸带等重点区域生态系统质量。完成长江干流沿线矿山生态修复面积超1.6万亩,切实改善了沿江生态环境。深入推进太湖流域矿山国家示范工程,完成修复面积超2万亩。全面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20个国家试点和16个省级示范工程,完成土地整治超40万亩。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落实空间管控和环境保护相关要求,优化美丽江苏空间格局。严格自然资源整体保护,强化资源要素保障,守住美丽江苏安全边界。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不断提高利用效率、产出效益和绿色开发水平,提升美丽江苏绿色指数。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继续实施土地、矿山、海洋等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夯实美丽江苏生态本底。”孙卫东说。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26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