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指南方的长江,形似“战舰”的渡江战役纪念馆中,负一层设置着一块块渡江战役烈士名录墙,镌刻着8996位烈士的姓名,其中便有任长升烈士。
关于他的事迹,记得的人却已经渐渐“走远”:爱人守了一辈子独自终老,唯一的女儿也在2022年憾别离世。
可关于他的故事,记得的人也还在。凭着一条讯息,3月19日,任长升的侄子任鹏,从山东省德州市驱车700多公里直奔合肥,站在刻有“任长升”三字的渡江战役纪念馆烈士名录墙前深情凝望。
这个在族谱里沉睡了76年的名字,终于在春分日与亲人完成了迟到的相拥。
任长升的照片(受访者供图)
父亲与女儿的第一面成了最后一面
对于家族里“缺席”的那个名字,1986年出生的任鹏,从小就只能从其他亲人口中听到零星半点的内容。
“任长升是1925年生人,1949年牺牲在渡江战役的战场上,家里目前还在世的,是他的三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兄弟关系中,任长升是家里的“老大”,任鹏的父亲则是其中年纪最小的一个。
家中长子离开得早,往后的岁月里,任鹏父亲只能和其他亲人们互相照料,彼此扶持,其中也包括任长升的爱人和他唯一的女儿。
任鹏说,任长升当兵后,首先在山东集训了一段时间,当时,他的孩子还没有出生。
而后不久,行军的任务下达,整支队伍便浩浩荡荡地南下。长途跋涉,时日难计,离开山东前,任长升特地回了一趟家。
彼时,襁褓中的女儿刚满月,正用懵懂的眼神打量这个陌生的世界。面对眼前这名“陌生”的男子,她的眼里只有懵懂与清澈。然而就是这相见的第一面,也成为了一位父亲和女儿的最后一面。
同年,这位24岁的战士倒在了长江南岸的炮火中。
上世纪50年代,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带着一张“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来到任长升家中,苦守在窗边的妻子才从凝固的照片上得知,任长升已经于1949年牺牲在战场上。
“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受访者供图)
离开仓促,任长升甚至没有给家里留下任何足以挂念的东西,有且仅有的,只是一张褪色的“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
上世纪90年代,任长升的亲人曾前往上海的龙华烈士陵园了解任长升的情况,留存的资料,拼起了所有人记忆中缺失的人物“碎片”。
“小时候会经常听家里人念叨他的事情,很英勇,”口口相传,关于这位从小就“只有姓名”的大伯,任鹏心中有了更加具象的了解,而两人的距离,在今年进一步“靠近”。
“接听”千里之外的信号
任长升的爱人终身未再嫁,独自抚养女儿长大。2022年,带着未能见到父亲的遗憾,女儿在临终前将这份思念传给了堂弟任鹏。
“有朋友告诉我,在其他地方看到了任长升的更多情况。”自从知晓了任长升的事迹后,任鹏内心一直感到特别的光荣和自豪,这种情感催促着他想要找寻更多关于任长升的信息,为追念留下更多的“凭证”。
2025年春天,“宝贝回家”烈士寻根工作组的一条信息,让相隔千里的血脉重新相连。当任鹏通过社交媒体上看到有关渡江战役纪念馆的新闻,其中的内容包含了任长升的信息与情况,以及看到合肥日报传媒集团的“为英雄留名”的新闻报道后,与合肥这座城市实现了联结。
话语如一下下鼓槌,击响着任鹏内心欢喜与激动,他猜测,在这个地方,存放着有关任长升更多的故事。
于是3月17日,任鹏与“宝贝回家”烈士寻根工作组的工作人员进行了电话联系,并了解了渡江战役纪念馆的更多情况。
心念一动,3月19日中午,任鹏就和自己的一位朋友,从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自驾出发,直抵合肥市渡江战役纪念馆。
任鹏(左)和他的朋友
渡江战役纪念馆研究保管室主任王高的讲述,揭开了历史的面纱。任长升隶属解放军某部,在突破长江防线时在上海壮烈牺牲。
凝视烈士名录墙上字迹分明的任长升三个字,任鹏久久伫立,指尖轻轻抚过烈士名录墙上的刻痕,“在这里您与我们重逢了……”
由于“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存放多年,边角已经发黄,此番前来,任鹏并没有从家中携带任何物件。但沿途过程中,他买下了一束茂盛的鲜花,并缓缓放在了石碑前,鲜艳灿烂,是春日里的纪念。
春风拂过巢湖,将这份跨越时空的思念带向远方。正如王高所说:“我们守护的不再是冰冷的名字,而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血脉。”当暮色降临,渡江战役纪念馆外的灯光次第亮起,照亮了每一个回家的方向。
接力!为英雄留名,带烈士回家
被巢湖的清水环抱,时间的河流里,渡江战役纪念馆像是永定的碑塔,静静且持续刻印着无数烈士的姓名,完成纪念;而与此同时,它又作为情感的容器,存放着许多后人的纪念。
和时间赛跑,为英雄留名,自合肥日报传媒集团写下第一篇关于为烈士留名、书写渡江战役历史的报道后(点击查看合肥在线大型专题《跨越75年的“重逢”》),踏进渡江战役纪念馆的人便相继不绝,许多人在这里找到了家庭中“走失的英雄”,牵起记忆里丢失的“线索”。
王高表示,“许多人看到报道后,都会来和我们分享与烈士有关的信息,帮我们找到更多遗失的名字。”而许多烈士后代及家人也在通过我们的完善,在这里了解到更多的信息。
众多民众与志愿者帮助烈士姓名“回到”渡江战役纪念馆,而硕大的石碑,又会指引着众多亲人,在这里把烈士“带回家”。
从袁永申、谭义联、到崔广照,再到任长升,烈士后代们前来渡江战役纪念馆的足迹,也为众多烈士,踩开了“回家”的平坦大道。
为英雄留名的行动还在继续,带烈士回家的温暖,也还在蔓延。接下来,“为英雄留名”活动还将进一步加速推进,让更多“无名”烈士成为“有名”英雄,让更多英烈与亲人在盛世“重逢”。
如果你有渡江战役烈士的相关线索,请与我们联系。让我们一起共同接力,铭记历史,为英雄留名!
参与方式:
1、合肥晚报新闻热线:0551-64249400
2、江淮晨报江淮热线:0551-62636263
3、合新闻客户端“记者帮”版块留言
4、合肥日报官方微信、合肥晚报官方微信、合新闻官方微信留言
5、渡江战役纪念馆联系电话:0551-69127153
合报深一度融媒体工作室
合肥在线-合新闻记者 王书浒/文 李康佳/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