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济旭捕捞海鲈鱼。 (资料图片)
台传媒记者陈 赛
每天天还没亮,乐清湾的海岸边,就出现了杨济旭和社员们的身影:喂鱼、挑鱼、称重、装箱……大家各司其职,在忙碌中迎来日出。
杨济旭患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属于肢体三级残疾人,从小行走不便,但是他始终积极向上、乘风破浪,用20多年时间,完成了一个养鱼“门外汉”到海鲈鱼专业养殖大户的“进阶”。
浙江省劳动模范、省级“新农匠”、“十三五”期间浙江省残疾人工作成绩突出个人……一个个荣誉,正是杨济旭不平凡人生的见证。
从“门外汉”搏成“养鱼专业户”
杨济旭的渔场位于温岭市坞根镇东门头港海域,隶属乐清湾。“乐清湾是全国潮差最大的海域,这对鲈鱼养殖来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杨济旭介绍。
为了自力更生,2000年,杨济旭开始尝试创业,从事海水网箱养殖鲈鱼,养鱼之路就此开启。
一开始由于技术和资金的短缺,鱼苗成活率仅五六成,但杨济旭并未气馁。他从零开始,脚踏实地,努力自学,向专家请教、向老养殖户讨教经验,参加各种学习培训,潜心“修炼”养殖技术。
慢慢的,杨济旭逐渐掌握了海水网箱养鱼技术,养殖规模也在逐年扩大,但他却“不安于现状”。2012年,杨济旭开始尝试创新养殖技术,以提高海鲈鱼的产量和品质。通过五六年努力,杨济旭摸索出了大口径海水网箱鲈鱼清洁养殖技术,该技术后来成为浙江省新型养殖模式与技术的典型案例,被广泛推广应用。
“以前大家普遍用的是3×3米网箱,我改用6×6米大网箱,甚至还有6×12米的。”杨济旭说,“网箱技术的改革,帮助我们提升了15%的产量。”
杨济旭的养殖经验,逐渐带动周边村民加入鲈鱼养殖行列。他还先后成立了温岭市乐洋海水产品专业合作社及温岭市坞根旭盛家庭农场,其鲈鱼养殖基地获得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全国渔业科技示范基地、浙江省现代渔业示范园区、浙江省高品质绿色科技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从受助者奔向共富“带头人”
产量提升了,销售渠道也得拓展。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前,合作社养殖的海鲈鱼90%都是出口的。“疫情期间销路受阻。”于是,在养殖的同时,杨济旭和社员们开始“转战”国内市场。
一开始杨济旭和社员通过找到周边的鱼贩,让他们了解海鲈鱼的品质,同时也通过抖音等网络平台直播,扩大知名度。功夫不负有心人,国内市场销路逐渐打开。杨济旭说:“目前合作社的海鲈鱼定期销往山东、福建、杭州以及台州周边等地,包括生鲜和冰鲜产品,整个合作社一年的产值达到1300多万元。”
“作为一名党员,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帮助更多养殖户和残疾人脱贫致富。”这些年来,杨济旭带领着周边养殖户努力“奔走”在共富路上。
他在探索养殖新技术的的同时,建立了“国际市场+合作社+农场”新的渔业发展模式,成为浙江省养殖业的典范。此外,依托合作社及鲈鱼养殖基地,以家庭农场为核心,成立了残疾人海水产品养殖扶贫示范基地,通过吸收残疾人社员、传授养殖技术、解决就业难等途径,开拓助残帮困新路子。
目前,杨济旭正推进智慧渔业改造,依托数字平台让社员可以实时监控鱼排的水温、环境等要素,同时积极谋划将鲈鱼养殖主动融入坞根研学旅游工作,不断让鲈鱼养殖事业焕发新的生机。
从业余爱好者“拼”成专业运动员
2023年10月20日,杭州第四届亚残运会火炬在桐庐传递,杨济旭作为第91棒火炬手参与接力传跑。“体育是我的个人爱好。”杨济旭还将这项爱好变成了专业。
在忙着养殖业的同时,杨济旭还时常抽出时间去训练,曾多次参加市、省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在多个项目中获得佳绩。
2009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被推荐到省残疾人体育训练指导中心集训,参加即将在浙江举办的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为了全身心投入训练,杨济旭将渔场暂时交给家里人打理。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年多和队友的艰苦集训和赛场上的顽强拼搏,在2011年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杨济旭和队友荣获男子坐式排球季军及“体育道德风尚奖”。
去年,在浙江省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上,杨济旭参加了标枪、铁饼和铅球三项个人竞赛项目,拿下了一银一铜的好成绩。
“台州有大陈岛垦荒精神,坞根有红军精神。”杨济旭说,“只要时刻牢记这些精神,无论是赛场上的困难还是人生中的坎坷,我们都不会被轻易打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