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市科技系统坚持以创成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引领,深化开展“研发激励、企业培育、成果转化、科技招商”四大攻坚突破行动,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呈现出重点指标稳中有进、推进机制循序渐进、干部队伍加压奋进的良好态势。新引进全国重点实验室2个、省部级实验室3个,新招引5亿美元新能源储能项目1个;新获批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个、省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项目3个;淮安市生产力促进中心获科技部火炬中心表彰,金湖县获批省创新型示范县。
一是高位推动厚植优势。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淮安市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3-2025年)》《建设长三角北部重要产业科技创新高地行动方案》。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开展科技创新专题调研,推动建立厅市会商机制以及与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全面合作,市政府分管领导重点调度推进全市科技工作,我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指标已全面达到国家评价标准。
二是创新集群培育起势。深化科技服务重特大项目专项行动,施行“一企一策”精准培育,73家企业获评2023年市创新型领军企业。兑现“高科技企业培育工程”奖补资金6300余万元,惠及企业294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预计达31.5%。完善企业研发财政奖补制度,发放研发奖补资金5000万元,42家企业获批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研发投入预计10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20%。
三是科技招商突破成势。实施科技招商倍增行动,开展科技招商推介10余场,新招引科技项目超过400个。举办中国·淮安创新创业大赛,人才团队精英赛吸引高层次人才团队220个,蒋林华院士团队夺冠,落地项目19个,签约“揭榜挂帅”项目10项,获省大赛组委会优秀表彰。全年招引重特大项目6项,开工4项,10亿元LED显示屏项目正式开工,5亿美元的新能源储能项目正式签约。获批省双创计划企业创新类人才6人,同比增长100%。
四是创新布局强基蓄势。系统打造“一核、一廊、三区、多点”创新布局,重点打造科教产业园“创新之核”。指导淮安高新区获批全国“企业创新积分制”实施单位。创新成立淮安孵化器协会,全年新备案各类市级科创载体14家。东南大学国家技术转移淮安分中心建成运营,南京理工大学盱眙产学研合作基地建成启用,高端装备铸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和魁元实验室揭牌,南京师范大学三维仿真建模军民融合重点实验室、三维打印装备与制造重点实验室落地运营。组织成果对接和产学研活动30余场,达成合作意向153项,获批科创飞地2个。
五是双创生态优化造势。构建“三个一”服务体系,组织企业走访上千次,解决科技需求200余项,帮助开发科研助理岗位132个,服务企业获省以上科技计划项目60个,争取资金4936万元,其中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个、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项目3个,实现新突破。联合金融机构组织金融服务企业系列活动,全市“淮科贷”授信904笔47.63亿元,同比增长23.8%;为企业办理“苏科贷”152笔7.46亿元,同比增长57.38%。
六是党建引领凝心聚势。持续擦亮“创心淮”党建品牌,市科技局党组与中信银行淮安分行党委、南京银行淮安分行党委签订党建结对共建协议,机关党支部与江苏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第三党支部、南京银行淮安分行第五党支部签订党支部共建协议。组织“领航讲坛、建功讲堂、筑梦学堂、强基课堂”系列讲学活动,开展“微党课、微分享、微评论、微服务”等“四小微”活动,选树身边榜样,组织赴基层开展服务活动3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