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2025莫干山民宿大会在德清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行业大咖、民宿从业者以“为民宿找未来”之名汇聚一堂,共商民宿产业的发展方向,共绘文旅事业的“诗与远方”。
当前,国内旅游市场持续升温,乡村文旅深度融合,民宿发展迎来新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德清希望,通过打造“让心度假”文旅IP,向全国乃至全球传递关于文旅发展的思考和探索。
朝着世界级乡村度假区的目标前进
在过去几年间,民宿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现有33.1万家民宿及其相关企业,仅2024年就注册了9.96万家。面对激烈竞争,德清的选择是“重构民宿的价值坐标系”。
庾村的“茧舍”邀请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来民宿给孩子们教授扎蚕花技艺;庙前村的“莫干山居图”将茶室改造为微型图书馆,让客人在竹涛声中享受阅读时光;“云起琚”把5000平方米的“萤火虫森林”“搬进”民宿,用“荧光市集”点亮夜空……这些“民宿+”业态看似天马行空,实则精准契合年轻群体的体验需求。
面对市场竞争带来的降价压力,德清引入连锁品牌分享收益管理经验,倡导民宿“精准控本”;开展“渠道革命”,同步推进短视频直播与私域社群运营,为民宿业注入精准流量;推行《乡村民宿服务认证要求》,通过五钻评级体系引导行业提质,让“品质”成为市场竞争的利器。
“德清民宿的未来发展要朝着世界级乡村度假地的方向发展。”本次民宿大会上,有关专家提出,“要通过优美的度假环境和度假设施让游客抛却城市工业化的纷扰与快节奏的压力;要让文旅产业与其他行业深度融合,比如和体育、教育、康养等行业合力衍生出新的度假产品;要挖掘本土文化内涵,将其巧妙融入度假项目与服务中。”
在个性化服务中重塑民宿标准
民宿管家根据住客的睡眠数据调整枕芯软硬度;智能手环自动推送最适合个人体质的山野徒步路线……在德清,这些有温度的细节,体现了文旅从业者对服务品质的追求。
过去,民宿行业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个体经营者的热情和投入。为有效避免游客入住民宿时的“开盲盒”现象,德清率先推出“民宿管家”职业标准,并积极开展相关培训。截至2024年,已有9000余人接受了专业培训。
在莫干山“三秋美宿”,为了给客人泡一杯好茶,主理人蔡苏城会带着员工跋山涉水只为一缕山泉水。在他看来,民宿管家的核心是“懂生活、会生活”,将乡村的美好传递给每一位客人。
黑胶唱片、老式打字机……在“橙月·黑胶唱片”民宿,有不少这样的“古董”。“每一张唱片都有一个故事,我希望客人能在这里找到共鸣。”民宿管家阎兴頔说。
此次民宿大会上,莫干山民宿协会联合民宿品牌主理人及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成立了民宿产业共富联盟,并发布了《莫干山共富宣言》。他们将致力于提升服务品质,树立行业标杆,激活自然生态,促进户外赋能;倡导“人才共育”,构建乡村职业新体系;创新驱动发展,拥抱数字未来;坚持品质革命,践行绿色发展。
从“景点旅游”向“片区文旅”迭代
德清提出的“让心度假”文旅IP,以游客的“心之所向”重新测绘文旅版图。“我们希望打造的德清文旅,不是被地理边界切割的‘景点集’,而是一个能让都市人放下焦虑、找到精神归属的‘完整生活场’。”德清县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德清按照全域旅游理念,整合资源、串点连线,构建了“四区一城”的文旅新格局:莫干山国际旅游度假区散落着800多家品质民宿;大运河诗路文化体验区正串珠成链打造“运河古镇群落”,以水上巴士串联历史街区,让30里水道成为流动的文明纽带;下渚湖景城相融区依托5.4万亩原生态湿地、防风古国、上渚山奇幻谷等资源,加快推进方特主题乐园、动趣世界等项目建设;“江南之源”遗址博展区让珍珠养殖、桑基鱼塘等变为可触摸的“露天史书”;AI影视城内的AI全虚拟影视基地正在打造由剧本智能生成、数字人演艺、沉浸式观影等构成的产业生态圈。
以本次民宿大会为契机,德清将从“养心之境、赏心之韵、悦心之趣、暖心之礼”四个维度出发,构建全域共鸣式体验生态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