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圈

首页>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观察

上海日益成为台资企业乔山全球布局的中枢节点

  原标题:上海日益成为乔山全球布局的中枢节点,企业对中国大陆市场始终保持“最大期待值”

  这里是生产基地,更是目标市场

  这是上海与台资企业的双向奔赴。2001年,乔山健康科技集团来到嘉定马陆投资建厂;2024年,在昔日工厂附近、如今远香湖畔,乔山健康文化中心开放,建筑“J”型轮廓既象征乔山(Johnson)也代表嘉定(Jiading),居民能到此健身、休闲、用餐。

  “我们很感恩上海。”已在大陆工作30多年的乔山中国区总部执行长李永楷说,“尽管布点全球,但无论是产品研发能力,还是供应链稳定性,上海嘉定的两家工厂都有优势和竞争力”。

  更重要的,是企业对于中国大陆市场始终保持“最大期待值”。李永楷说,期望今年能占据50%全球商用健身器材市场份额,而大陆则是企业实现目标的“最后一公里”。

  是工厂更是市场

  尽管乔山本世纪初就在上海建厂,但之后很长时间里,中国大陆更多被企业赋予生产功能。然而,随着大陆经济发展,民众消费能力与追求健康意愿上升,一个新兴市场出现在企业面前。2018年起,乔山逐步调整对大陆的定位——这里不只是生产基地,更是重要的目标市场。

  为此,企业专门成立研发团队,开发适合大陆消费者需求的健身产品。比如当下热销的TX跑步机系列,TX-1收纳灵便,折叠后能塞入床下,适合北上广等小户型家庭;之后研发的TX-5主打智能化,比如“心率控速跑”功能,通过智能穿戴设备监测心率——当跑者心率过低达不到锻炼效果时,会自动提升速度和坡度,反之会降低速度和坡度。

  有了产品还要有销路。2022年起,乔山开始参与进博会,用进博会的一周时间来把握大陆的一年机遇,3届进博会累计签约意向金额超14亿元。即便如此,李永楷坦言,企业在大陆市场所占份额还有很大成长空间。由此,企业专门针对大陆市场研发5款产品,包括跑步机、椭圆机、按摩椅等。照目前进度,可在今年进博会全球首发并正式发售。

  企业“中枢节点”

  在乔山的全球版图中,上海承担着两个“60%”的任务——集团60%的产能来自上海工厂;集团60%的研发任务放在上海基地。从2022年以来,乔山陆续在沪设立中国研发中心、亚洲数位内容中国总部、富士中国总部筹备处等机构。

  在李永楷看来,上海日益成为乔山全球布局的“中枢节点”角色——上海人才集聚确保企业创新动力不断,关键零件在此生产,其他零件取自周边苏锡常的供应商,在上海完成组装,最后投向市场。

  如今,这一流程随着上海工厂的智能化升级而日益便捷。不久前,企业智慧管理平台上线,通过大数据管理神经系统,能实时掌握从下单到生产、库存、出货、海运等各环节数据。在位于嘉定综保区的工厂,激光切割已取代传统作业,120台自动焊接机器人昼夜不停,产能是过去的数倍。

  “我们真切感受到大陆的新质生产力。”李永楷很感慨。

  上海是企业的窗口

  2月5日,7辆装满健身器材的集卡驶出乔山厂区,先通过陆路运往洋山港,再经海运一个多月,最终到达目的地美国、荷兰与西班牙;而在去年,乔山收购美国家用健身器材前三品牌搏飞(BowFlex),将其产品线引进到中国大陆,本月已有3款产品进入大陆市场。

  这样的“一进一出”下,“做大大陆市场,深耕海外市场”成为这家全球企业的最理性选择。

  大陆的市场与工厂的地位不降反升。年前,乔山集团会议举行,来自欧洲、亚洲、美洲41个国家和地区的公司主管齐聚上海,参观工厂与研发中心,“客户对乔山上海工厂很有信心,看了直接就下单。上海是企业展示形象、推广产品和拓展市场的窗口”。

  按照乔山规划,到2030年,其家用健身器材产品营收要占全球市场的30%,而潜力巨大的上海乃至大陆地区会是未来5年的“主战场”。“企业一直与上海共成长。大陆市场吸引力那么大,我们台企会继续扎根大陆。”李永楷说。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355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