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

首页>地方频道>泰州>靖江

泰州:探索长三角平原河网地区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路径

 “感谢你们的指导,公司组织实施土壤地下水污染源头防控项目后,原有土壤地下水质量指标终于恢复正常水平,企业经营质效稳步向好。”近日,泰兴锦汇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陶新民来到泰州市生态环境局,表达公司的感谢。

  2021年11月,泰州市入选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试点城市,作为全省唯一的试点市,泰州市聚焦突出问题和工作短板,探索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创新管理模式和技术模式。3年来,泰州市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25项建设任务和12个重点项目全部高标准完成,形成系列管理和技术成果,为全省乃至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提供了示范样本。

  强化顶层设计,细化目标任务

  泰州市地下水埋藏较浅,且地处江淮之间,地下水生态环境特征在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地区极具典型代表性。这种地理条件下,地下水与地表水交互密切,包气带防护性能弱,污染物容易向下迁移,地下水污染防控和修复的难度较大,泰州市如何走好试点新路径?

  提前谋划布局,强化顶层设计。泰州市第一时间邀请生态环境部土壤中心、南京环科所等单位的专家,结合泰州水文地质条件、产业结构,全面识别地下水污染突出问题和短板,编制印发《泰州市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方案》,确立“4321”建设目标,细化25项任务。

  地下水污染防治涉及面广,需要协调各方力量共同推进。泰州市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水利等多部门联动,联合印发《泰州市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及其配套环境管理要求》,探索实施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管理、分级防治,明确保护类区域和管控类区域的管理要求。结合泰州特殊的水文地质条件,调整优化重点区划定技术要求,编制《平原河网地区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技术指南(试行)》团体标准。

  牢牢抓住项目建设“牛鼻子”,泰州市积极组织开展中丹土壤与地下水示范工程、农业面源地下水污染调查监测与评估项目、地下水环境监管能力建设项目……组织实施12个总投资1.7亿元重点项目,并积极争取中央资金补助1.1亿元,推动全市重点领域项目加快建设。

  为营造全民共知共治良好氛围,泰州市加强科普基地建设,建成地下水科普知识专栏,累计超4万人次参观;制作泰小环“看不见的地下水”科普短视频,累计阅读量31.5万人次,市民地下水污染防治意识不断提高。

  聚焦问题短板,靶向精准发力

  识别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域、重点污染源,提高源头防控水平是重中之重。对此,泰州市抓住重点园区和重点企业,努力推动污染防治关口前移。

  走进泰兴经济开发区,“三水分流”改造工程效果显著,企业车间污水、初期雨水和雨水收集排放系统规范化建设。为了阻断污染通道,开发区实施“一企一管”明管化工程建设,全面废止埋地污水管线近70公里,建成明管100余公里,废水输送管线变“不可见”为“可见”,大大降低工业污水渗漏污染地下水的风险。

  “企业实施废水智能化收集改造工程,扩容污水收集储罐,如今实现废水处理全程可控,不仅提高了专业化环保防治能力,还能腾出更多精力聚焦主业谋求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靖江市华晟重金属防控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海波说。

  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是保护地下水环境的关键措施之一。泰州市创新农业面源地下水污染调查技术方法,借助同位素及水化学指标分析溯源解析,兼顾抗生素、微塑料等新污染物监测,建立“农业污染源—农业源浅层地下水—周边地表水”水质响应关系,精准分析农业面源地下水污染状况。泰州市还出台全国第二部、全省首部专门规范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地方性法规,推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从粗放向精细、从分散向集约转变。

  “地下水环境管理起步晚,缺少数据支撑,今年,泰州市率先在全省探索构建地下水环境立体监测网络,设置环境质量检测点20个,地下水环境风险监控点88个。”泰州市生态环境局土壤处处长龙桂林介绍,通过数字化、信息化手段整合已有工作成果,开发形成涵盖重点污染源监管、监测网管理、智慧化决策等六大功能模块的信息化平台,有效实现泰州市重点污染源“一键统管”、地下水环境信息“一屏统揽”、地下水监测井“一网统筹”。

  推动先试先行,形成系列成果

  2023年底,位于泰兴市的爱森(中国)絮凝剂有限公司老污水处理站区域氨氮污染问题终于得到有效控制,与三年前数据对比,其浓度降低50%以上。

  “公司主要生产聚丙烯酰胺系列产品,近几年监测发现,企业个别点位地下水氨氮浓度偏高。”爱森公司环保合规许可总监夏海凤说,在相关部门帮扶指导下,厂区共完成60多处防渗防漏防腐改造、20个储罐加装围堰、8个车间地下水管道架空等项目,地下水氨氮指标得到明显改善,避免了地下水受到进一步污染。

  这是泰州市探索在产企业源头管控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典型案例之一。“针对污染防治技术标准体系不完善,化工园区和在产企业管控技术能力薄弱,关闭遗留地块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标准不健全等问题,泰州市致力于在先试先行中,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改革经验。”泰州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周海霞告诉记者。

  泰兴锦汇化工通过有效实践,探索构建“隐患排查—源头管控—边生产边管控”长效管理机制,土壤及地下水环境质量明显好转;泰兴经济开发区构建分阶段推进的风险防控技术体系,被纳入生态环境部在产企业和化工园区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管控修复试点;在全国首个生态环境保护国际合作项目“中丹土壤与地下水污染治理示范工程”中,泰州市创新调查修复技术研究,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一批批项目形成首创性、特色化经验做法,不断推动地下水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下一步,泰州市将全面总结分析、凝练特色成果,探索打造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泰州模式”,在突出问题解决、特色成果产出、管理能力提升等方面,为长三角平原河网地区提供更多经验做法。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5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