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15日是第二个全国生态日,主题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近年来,泰州各地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积极通过治理、修复等科学手段,不断擦亮绿色发展底色,加速形成多样化的生态治理体系,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和行动。
上午,泰州市兴化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走进昭阳街道长安社区,开展“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主题宣传活动,引导大家树立绿色环保生活理念,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为环境保护贡献一份力量。
医药高新区(高港区)生态环境部门组织人员,走进化学新材料产业园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向园区重点企业科普长江保护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活动中,工作人员还来到长江保护法主题公园,通过图文展示、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介绍长江十年禁捕的经验做法,倡导市民积极参与长江大保护工作。
市民曹磊说:“我们应该积极学习和遵守《长江保护法》,共同守护我们的母亲河。”
近年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泰州市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绿色发展正在提速,绿色版图持续扩展,美丽泰州新画卷徐徐铺展。
记者在世界自然基金会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长江靖江段的双涧沙水域看到,美人蕉花开正艳,一朵朵浮在水面上,形成了一片花海。
长江双涧沙水域是靖江市进行水生态修复,打造长江“牧场”的主阵地,包括生态浮床、人工鱼巢、底栖生物放流的立体式生态修复系统,整个项目区水域面积达6万平方米。
靖江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渔业中队副中队长何涛说:“我们在2020年开始实施长江靖江段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并且在全国内陆水域范围内首创‘退捕水泥船变人工鱼礁’的处置法,将330艘退捕钢丝网水泥船拆除处理后,沉入江底,作为人工鱼礁,形成水生生物栖息保护屏障。”
在这里,靖江市联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布设了500个生态浮岛,投放了300吨底栖生物,为鳜鱼、中华绒螯蟹等渔业生物提供繁殖、避敌、捕食等场所。经过几年努力,靖江长江“牧场”为我国河流鱼类栖息地修复和重建提供了参考依据,为长江流域水生态保护提供了借鉴。
离开长江之滨,走进里下河腹地,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的成效同样明显。5A级景区的溱湖国家湿地公园,有游客最喜欢的湿地风光。
游客周昱涔感慨:“这样的风光在课本里面是感受不到的,只有亲身经历过才会觉得非常美好。”
游客孙道云说:“让孩子更加了解大自然,从而增强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作为全国著名三大洼地之一的溱湖湿地,是泰州向绿色转型、向绿色要效益的生动样板。如今,这里水质清纯、空气清新、风景秀丽,湖心水达Ⅱ类水标准,可直接饮用;优异的湿地环境吸引了大量候鸟停留,现有各类植物150多种、野生动物近100种,其中麋鹿、丹顶鹤、扬子鳄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形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生态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