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

首页>地方频道>盐城>要闻

“盐城农业”出新记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农业是国之命脉,是安天下、稳民心、惠民生的战略产业,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命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围绕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加大种业、农机等科技创新和创新成果应用,用创新科技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盐城,黄海边一片广阔而富饶的土地,生产了约占全国1%的粮食、1%的肉类、2%的蔬菜、2%的水产品和3%的蛋类,在粮食保供上扛起了农业大市的责任担当。作为长三角27个中心区城市中农业经济总量唯一超千亿元的城市,盐城粮食总产连续10年保持在140亿斤以上,创成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4个,省级现代农(渔)业园区13个,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超1800家。

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如何让新质生产力成为促进农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引擎、推动我市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迈进,成为我们的必答题。大地为纸,躬耕作答,盐城始终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断在农业、农人、农村等各方面加速创新,为端牢“中国饭碗”持续稳定贡献盐城力量。

从“泥饭碗”变“金饭碗”

“看天吃饭”,是传统农业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如今,现代科技的出现,让农业生产格局有了新的可能:以现代科技为支撑,以现代市场体系组织生产,把“看天吃饭”的“泥饭碗”化为“摔不碎、打不烂”的“金饭碗”,科技为农业发展谱写新的丰收之歌。

今年以来,我市多次遭遇恶劣天气,开年之初有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在秋粮生产时又遇高温晴热、强台风、低温阴雨等多轮灾害性天气,粮食丰收来之不易。良田助力、良种赋能,为作物产量撑起“保护伞”。

初冬时节,在滨海县滨海港镇昌龙家庭农场的田块里,新出的麦苗密密匝匝,高度已到脚踝。为了抵御寒冬,农场主汤昌龙正计划镇压,以防止小麦长得过高。从2012年承包100亩土地起,汤昌龙的农场一直实行稻麦轮作,当前规模已扩大至1500亩。“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和优质稻种的加持,今年的粮食产量比较可观。”汤昌龙表示,目前,水稻主要种植“淮稻5号”,亩产约1300斤,小麦亩产也有1200斤至1300斤,是妥妥的“吨粮田”。

农场里是个什么样?昔日,农民手持锄头,肩扛农具在烈日下辛勤劳作;而今,农业生产迎来巨大变革,“在屏幕上种田”正逐渐成为现实。

控制灌溉、苗情监测、病虫预警、施肥处方……近年来,这些烦琐的农活在盐都区七星现代化农场变得十分简单。在农场指挥中心,智能灌溉云管理平台充当起“千里眼”和“听诊器”的角色。“通过合成的多光谱图,能够直观地看到,田间哪些区域长势比较好,哪些地方比较薄弱,工作起来更有针对性。”比起在田间研究作物,农场技术管理人员薛雷反而是更多时间坐在大屏幕前。智慧系统给出的精确数据,既能有针对性地补肥补药,也节省大面积作业成本。“小麦一年一季每亩大约能节约30元。”薛雷表示,作为一种全新的农业生产方式,智慧农业将信息技术与农机农技深度融合,已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方向,为乡村振兴插上一对强有力的“数字翅膀”。

无论是科技加持的智慧种植,还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种植,新农业,最终还是要依托市场来实现。在全市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探索“1+1+N”联合体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打通农村物流“最初、最后一公里”,放大“盐之有味”“东台大粮仓”“遇建湖鲜”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效应……我市农产品电商产业发展迅猛,村里的“土特产”搭上电商发展“快车道”。

11月27日上午,射阳县洋马镇亚大菊花制品有限公司的工人正将包装不一的金丝皇菊干花分拣放入快递盒内,再贴上地址整装入箱,随着物流发往全国。乘着互联网的东风,亚大在拼多多、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开设店铺,以菊花为主打产品,搭配玫瑰花、枸杞、金银花等,丰富销售品种,积极抢占线上销售市场。电商平台发货量从最初的每月几十单,到现在的日均约3000单,最高峰时日发货量可达一万多单。据悉,2024年前三季度,全市农产品网上销售额达187.7亿元,预计全年销售额将突破260亿元。

是“新农人”更是“兴农人”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提到,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等。

近年来,在全市广袤的田野间,越来越多的青年人返乡成为“田秀才”“农创客”“土专家”,他们用新思维、新技术、新模式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蝶变焕发新机。

2017年,大学毕业的刘程媛满怀创业热情回到盐城。两年后,在丈夫的家乡盐都区潘黄街道新民村,她开启“莓”好生涯。

新民村的草莓产业远近闻名。但是没有任何专业种植经验和技术的刘程媛,立刻迎来现实的沉重一击。一场不期而来的虫害,让首次种植宣告失败,十几万元的投资也打了水漂。刘程媛并没有气馁,而是反思种植中的每一个细节,不断学习,弥补专业知识的短板。2021年,她的草莓大棚终于实现大丰收,不仅弥补前一年的亏损,还实现盈利。

经过三年的发展,如今她已承包流转8亩土地、两个大棚,年收入达40万元。刘程媛也没忘记自己播音主持专业的优势,以电商平台为突破口,探索直播带货,并通过美团引流开展线下采摘、草莓认养、现场制作草莓酱等创新销售模式。建起“新农人”群,传授种植草莓和直播带货的经验及感受;与盐都、亭湖等县(区)的村合作,成立“村书记带货助力群”;在线上直播时,将友村的特色农产品一同销售……刘程媛一直奔赴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新农人”用行动诠释“兴农梦”,他们在田间地头挥洒汗水,返乡创业带动乡亲增收,助力当地产业发展和乡村文化建设,诠释新一代青年的责任和担当。

筑巢引凤,吸引更多“新农人”返乡创业,盐城底气何来?

近年来,我市积极筹措资金,不断加大“新农人”相关领域的投入力度,全力推进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为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2020年开始,深入实施农业农村人才培养“百千万”工程,每年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4.5万人以上。市、县财政对百名菁英“强村行动”兴农创业岗项目给予10万元至30万元的创业启动专项资助,并提供创业贷款、创业扶持等“一揽子”服务,全力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创业。近三年,全市引进农业科技人才106名,其中引进博士教授级农业类专家23名,组建农业科技创新团队13个。

有了好“丰”光更要好“村”光

2024年4月6日,中共江苏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下发《关于江苏省第一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评价认定情况的通报》,根据评价结果,盐城有95个行政村(涉农社区)成功入选首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名单。

和美乡村,是对乡村建设内涵和目标的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建设美丽乡村,再到建设和美乡村,既是乡村建设的“版本升级”,更是乡村发展的“美丽蜕变”。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化拓展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任务,加快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

“体育公园改造后,给我们的生活增添许多乐趣,散步、运动、文娱……不忙的时候,就会到这里走走、坐坐、聚聚。”亭湖区便仓镇金陈村村民吴秀英高兴地告诉记者。

在便仓镇金陈村新型农村社区体育公园内,广场舞爱好者舞动着欢快的舞步,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一旁的健身区内,不少老年人边健身、边拉家常,一派和谐的乡村景象。为进一步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金陈村积极听取村民的意见、建议,结合村民需求,聘请专业设计施工团队,对文体阵地进行科学规划改造,划分出球类竞技、儿童乐园及老年人运动等区域。“体育公园的改造,满足了群众日常文体活动的需求,今后我们将继续提供精准化的服务。”金陈村党总支副书记孙阿龙说。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农民群众既是直接受益者,更是重要的参与者、建设者。为让辖区居民从“要我建设和美乡村”的被动接受向“我要建设和美乡村”的自觉行动转变,盐都区设计建设乡村治理积分制平台App,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积分制管理,通过“积分超市+生活物资兑换”,赋能积分应用场景。

蟹塘周边的杂草垃圾不见了,公共绿化带里的杂物被清理干净……“村里事”变成“家家事”,盐都台创园三湾村的面貌焕然一新。村民孟义龙今年71岁,虽已年过古稀,但是十分闲不住。孟义龙家不远处有一处废塘,不时有施工队将建筑垃圾倾倒在那里。“有一天下午,我骑电瓶车,远远就看见一辆大货车停在那里,准备将垃圾卸下来。”孟义龙立刻叫停他们,也及时告知了村里,村里给了他积分奖励。肥皂、杀虫剂、晾衣架……这些日用品都是孟义龙从乡村治理积分超市兑来的。三湾村党总支书记陈楼说:“积分制让村民的善行有‘分值’更有‘价值’,是对大家积极参与乡村治理的肯定和回馈。”

环境美起来,日子靓起来,生活好起来,盐阜大地上的千万乡村正“化茧成蝶”,既扮美“面子”,又厚实“里子”,绘就一幅乡村振兴美丽图景。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4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