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灶台,丰富多彩。馒头、烙饼、包子、饺子……孩子们掌勺炒菜,烧火做饭,忙中不乱,有板有眼。
江苏徐州徐海路幼儿园的小朋友,在网上爆火已经不是第一次。你所不知的是,徐州娃身上的“宝藏技能”还不止这些。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徐州不少孩子在学校学习书法、剪纸、篆刻、拓印;作为国内体育名城,全市10多万名中小学生掌握了游泳技能。此外,当地已有572所中小学开辟了专门区域用于种植、养殖等劳动教育实践场所。记者采访了解到,“会整活儿”的学校之所以受到大部分家长欢迎,除了让孩子有“一技在身”,还有得益于此的身心全面发展。
“一日生活皆课程”
一只空的牛奶盒,绕盒底每间隔2.5厘米剪出1个缺口,一个简易的编织工具就做好了。孩子们将毛线头用胶带固定在盒底,再把毛线“逆时针”依次绕过每个缺口,不断重复,很快就能得到一条套头围脖。
这在徐州云龙区明正幼儿园大二班,是每位小朋友人人都会的小技能。不久前,班上的薛宥桐和几名小伙伴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编织,有了自己动手做衣服的想法。
“我们班之前在‘小树林’学过印染,看着白布上印出花花绿绿的色彩,孩子们的创作欲就来了。”班主任朱硕硕说,她索性结合孩子的“兴趣”向园里申请美工经费,为班级添置了一台儿童缝纫机,给想做衣服的还在有施展空间。
朱硕硕提到的“小树林”,原本是幼儿园旁的一块城市“边角地”。园方和社区沟通,将其打造为孩子们户外活动的场地,林间新添了滑索、攀爬架,开了小菜园,孩子课间来此养鸡养鸭养兔。春日花繁压枝,他们还在林间学做植物拓印、布匹印染。
顺应“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导向,徐州市不少幼儿园将课程搬进大自然。明正幼儿园通过优化劳动教育课程设置,打造“一日生活皆课程”。“我们每个班级的课程都有所不同,孩子们是生活技能课程的直接发起人,倡导践行‘所爱即所学’。”在该园园长邢传峰看来,劳动教育本质在于融合,在潜移默化中激励孩子们崇尚劳动、辛勤劳动、创造性劳动。今年以来,这所幼儿园已接待全国各地的“同行”学习调研60余次。
“游泳进校园”
周末午后,新沂市城东小学四年级学生艾霈琳喊上同学,结伴前往离家不远的新沂市游泳馆。蛙泳、仰泳、自由泳,水中的她们像鱼儿一般欢快。
2022年,徐州在全市启动“游泳进校园”活动。新沂市城东小学搭建了移动式支架泳池,操场秒变水上乐园,两年来该校已教会近700名孩子游泳。通过系统训练,艾霈琳在10天内学会了蛙泳,她还利用假期自主学习了自由泳和仰泳。
“游泳是一项全身性的运动项目,平时强身健体,必要时还能自救救人。”艾霈琳的妈妈对学校开设的这项活动“举双手赞成”。她说,家长对教育的期待,除了学业上的进步,还希望通过家校共育让孩子多学一些必备的生活技能。
据徐州市教育局体卫艺处处长付桂忠介绍,2023年暑期,徐州全市113所中小学参与到“游泳进校园”活动中来,10多万名中小学生掌握了游泳技能。当地在培养学生游泳技能的同时,还鼓励各校将学游泳与防溺水相结合,加强安全教育、急救知识教育。
传统技艺成特色课程
“舞的时候举高点,要舞得圆润”“螺旋跳转时不要弓腰”……4月20日,登上淮海经济区舞龙舞狮争霸赛的舞台,11岁的刘菁妍每每做到关键动作,就在心中默念指导老师教过的技术要领。
今年,由徐州市牵头组织的淮海经济区舞龙舞狮争霸赛,共吸引了43支代表队参加。最终,凭着出色的团队配合,刘菁妍所在的徐州贾汪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夏桥校区队获得儿童组舞龙自选动作组别特等奖。
徐州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当地不少学校将舞龙舞狮、香包、拓印、泥塑、剪纸、篆刻等传统技艺纳入课后服务,发展成学校的特色课程。
备好砂纸、印泥,在青田石上起笔设计印稿,再用篆刻刀来刻……在泉山区奎山中心小学,每周二、周四下午4点,六年级2班的耿紫菡会雷打不动在校练习1小时的篆刻。
通过小小一方石印,耿紫菡认识了小篆,有时她还会随性构思一些生肖图来刻。“老师说‘执刀如笔’,刀石相碰的声音很好听。我喜欢篆刻,每次完稿后都很有成就感。”耿紫菡说。
“别看这些孩子年龄小,耿紫菡等5名同学参加徐州市第三届篆刻、刻字作品展,与成年人同台竞技,他们的作品还受到了专家的好评。”奎山中心小学校长吴媛媛说,学校还邀请了徐州市篆刻、书法名家田密等校友来校指导,给学生们带来更多体验感足、适用性强的实践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