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职工家庭最怕家里没人带娃,特别是还没上幼儿园的娃。此前,杭州已经在推动“托幼一体化”工作,即幼儿园增设托班,开展面向学前第四年的科学保教服务。
7月31日,滨江区政协召开的“创新托幼一体化发展”请你来协商专题协商会上,网易(杭州)人力资源经理、二孩爸爸张云长称自己尝到了“甜头”——“两个娃都上过托班,‘托幼一体化’既能缓解年轻父母平衡职场和家庭教育的压力,也能减少祖辈代养重担和教育理念冲突。”
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3岁以下的孩子,还没法交流,甚至连吃喝拉撒都说不清,对托幼教师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是张云长的切身体会,也是他眼下“最头疼的问题”。
作为全省首批普惠托育基本公共服务先行试点,滨江通过积极出台保障新政、扩大服务供给等方式满足入托需求。眼下,该区备案托育机构34家托位数1286个,建成公建民营综合功能普惠托育园12家,产业园区型办托6所。全区每一个学前教育集团均开设托班,51个园区开设2-3岁托班。
协商会上,政协委员、托育工作者代表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围绕百姓呼声,讲问题、献良策。“要根据0-3岁与3-6岁教育的差异性和特殊性,提供更加合适的教育和照顾环境。”滨江区政协委员、杭州市滨文中学综合组教研组长蔡梦荻说。
针对政协委员们提出的“差异性”和“专业性”建议,滨江区教育局副局长章继钢现场反馈,目前该区幼儿园托班教师实行双证上岗,除了必须持有适用的教师资格证书外,还需取得育婴师或保育师等“婴幼儿发展引导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确保专任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教育理论基础,还拥有专业的婴幼儿护理和保育能力。
与此同时,滨江区教育研究院联合华师大、浙师大、杭师大和卫健部门开展园长和教师的管理理论、跟岗、实践等分层浸入式培训,并且设立部分托幼一体化试点幼儿园,实行“三教一保”人员配置(即配备三名教师和一名保育员),“和以前相比,人员配置更加完善,能为幼儿提供更温暖更细致的回应性照护。”滨江区教育局学前教育服务中心主任李奕说。
托幼一体化的“差异性”需求,还体现在对特殊人群的关照。近期,滨江区长河街道开设特殊儿童的托育试点,为辖区内6-12岁自闭症儿童提供为期一个月的暑期托管。“课程以音乐、绘画、手工等易于感受的内容为主,带着孩子们玩耍的同时,引导他们掌握基础技能,学会表达自我、融入集体。”长河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吴燕丽介绍,特殊儿童的托育需要更多的考量,比如请专业机构的老师评估哪些孩子适合集体教学;又比如腾出了一个透明休息室让家长能够实时关注孩子状态。此外,该区还计划为低年龄段的特殊儿童提供托管服务,创新托幼教育一体化发展,从而助力全龄友好型城区建设,打造一座“青”爱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