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首页>文化>文化热点

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西津渡:走进千年渡口,走进跨时代的文化会客厅

4月6日早晨8时,江苏大学学生小陈踏着昭关石塔下的青石板路。在前方的西津渡尚清戏台,她将迎来自己的第二场京剧演出。

“在西津渡唱戏,就像真的来到了古代。”小陈笑道。这座承载千年历史的古渡口近日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生动再现,千年历史的鲜活展陈

西津渡自隋唐起便承担着镇江军事要塞与漕运枢纽的双重使命,是我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善的渡口历史街区。

如今,历经三期保护性更新,这片承载千年文明的古渡口实现华丽转身——在严格遵循“修旧如故,以存其真”的修复原则的同时,创造性构建立体化历史展陈体系,将千年来因渡而生的历史变革以崭新的样貌展现给大众。

不仅有已对公众开放的“一眼看千年”唐宋元明清道路基底展示区、全景展示古代水上救援智慧的中国镇江救生博物馆,还有今年春节揭幕的玉山大码头遗址展示馆,通过三国至民国文物展陈,生动再现“万里长江第一渡”的漕运盛景。在这里形成贯穿千年的渡口文化历史展览。

穿越时光,感受与古人“志趣相投”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笔下的这轮明月依旧在西津渡映照今人。每天,游人登临云台阁,眺望镇江全貌,远望船舶如织。这种时空叠合的奇妙体验,正是西津渡破解“千镇一面”困局的创新密码。

漫步西津渡,中式茶寮与精品咖啡店隔街相望。可抚琴品茗,体验古时乐趣,也能点杯咖啡解锁现代人的慵懒午后。

“我经常来西津渡逛一逛,放松心情。”在附近工作的市民王先生说。

在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周宝康的“太平泥叫叫”体验馆里,孩子们体验泥叫叫捏制工艺,栩栩如生的泥兔发出清脆的哨声;尚清戏台和西津渡小剧场,这方唱罢那方又起,惊艳唱腔唤醒国人的潜在戏曲“DNA”;新落成的玉山楼,说书人傅浩兰拍响醒木,将发生在镇江的神话传说娓娓道来……这些在西津渡时刻上演的文化活动,让大众与古人“志趣相投”,千年渡口正成为跨时代的文化会客厅。

古今共鸣,文化体验的双向奔赴

古有对酒当歌,今有乐队说唱。十余年来,西津渡一直在构建传统文化与当代流行的对话桥梁。

每年夏季的“HIFI西津渡音乐节”吸引数万人观演,带动周边消费额同比增长40%,在千年渡口书写年轻潮流的新定义;传统品牌“云台邀月”以多媒体手段展现古今对话,吟诵流淌在这座“诗词文库”的千古篇章;2024年举办的首届西津渡咖啡市集,汇聚来自全国各地的40多家品牌,形成有味道的文化风景;每年春节的“新春游园会”,更以“财神发红包”“汉服古装舞”等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全龄段市民游客都乐在其中。

古今共鸣,实现古今文化的双向奔赴;多年耕耘,达成文化传承与市场效益的良性循环。西津渡“古今共生”的生命力在多场文化活动里被持续印证。

智慧护航,古渡口的民生底色

为了让游客获得更好的体验感,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了智能化升级。这座千年渡口注入了科技基因——智慧报警柱、智慧厕所、智慧讲解等设施让更多人感受到更多的便利。

“智慧厕所解决了行动不便者的尴尬。”来自上海的游客顾女士告诉记者。

除了智慧手段赋能街区,西津渡还以街区代表元素“渡口”为创作灵感,设计以宋代漕船为原型设计的“同船渡”休憩椅并投放至街区。游客随时有处歇脚,也拉长了平均停留时长。

“乱世几度东风起,为何不见护花人?”暮色中的尚清戏台,小陈唱罢,台下孩童与银发老者都鼓掌叫好。这种跨越古今的情感共鸣,恰是千年渡口文化生命力的鲜活印证。

不见护花者,却有守渡人。镇江西津渡,历经坚守与变革,不仅守住千年文化底蕴,还在注入当今新鲜血液。千年渡口生生不息。(记者 笪伟 通讯员 刁玉倩)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5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