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不仅要看,还要亲手做!”2月25日下午,在柯桥古镇内的绍兴王星记扇展示馆,王星记扇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周雅定说,老字号的老手艺越来越受到青少年喜欢,推出的扇艺研学游年均接待中小学生千余人次。“我们正在古镇内打造约1000平方米的扇子博物馆,争取在春日研学季到来之前开放。”她说。
这是柯桥区以文化遗产撬动文旅发展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我区通过聚焦传统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开发,蹚出一条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之路。据区文广旅游局统计,今年1月,全区共接待游客145.9万人次,同比增长20.23%。
深挖“文化核”,古韵化为新IP。我区解码剖析“三缸”文化元素,依托柯桥古镇、安昌古镇、柯岩鲁镇三大古镇,推出天官第酱米工坊、仁昌酱园、《鲁镇社戏》等景点与体验项目,同时以古镇、文化馆、非遗馆为活动阵地,开发柯桥区“非遗梦工厂”等研学系列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沉浸式体验扇艺、曲艺、酿酒等非遗魅力。此外,我区通过“场景再造+体验升级”模式,已优化提升非遗传承基地34家,建成非遗展示点90余个,今年累计接待市民游客超30万人次。
文旅融合催生新业态,让更多文化遗产从展柜走进生活,从历史照进未来。省级文化主题(非遗)民宿三业民宿(光明·宿心)将鲁迅笔下的社戏台“搬”进民宿,定期举办社戏主题的研学活动,让游客“住进”戏里。我区众多文创企业设计文化遗产相关伴手礼300余种,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记者从浙江金柯桥文旅集团获悉,我区还结合大运河文化带、诗路文化带与区内重要水体水系重叠特点,设计环瓜渚湖等5条水上游线,让游客“一船阅尽千年”。今年以来,水上游线累计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近100万元。
从酱缸里翻涌的文化记忆,到研学课堂跃动的青春身影,再到水波中荡漾的诗意传承,柯桥正以文化为核、创新为翼,书写着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新答卷。“文化遗产不仅是记忆的载体,更是发展的引擎。”区文广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持续通过育产业、亮品牌、拓场景、见生活,走出一条独具柯桥特色的系统性保护、内生式发展、活态化传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