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

首页>地方频道>淮安>要闻

我市耕地质量持续向好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耕地是淮安粮食连年丰收的基础。作为农业大市,我市持续改善耕地质量,为全市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让“中国饭碗”装上更多“淮安粮”。

深度“体检”,摸清土壤“家底”。为高标准高质量有序推进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我市印发《关于做好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的通知》,成立由市领导担任组长的淮安市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规范组织实施。结合实际,我市对三级先导区、高标准农田建成区和淮安大米、淮安黄瓜、盱眙稻虾养殖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区以及部分土壤障碍问题地区加密布点,最终确定表层样采样点7268个。截至2023年底,全市完成采样7075个,占国家下发任务数的97.3%;完成样品制备4977个,占任务数的68.5%,均超额完成省定要求。

装备“赋能”,夯实农业基础。保护性耕作是改善土壤状况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市科学开展秸秆机械化还田和生态型犁耕深翻工作,全市争取省级秸秆还田项目资金近1.3亿元,全年秸秆机械化还田率不低于70%,秸秆机械化处理率超过95%。此外,在农机化工作方面,我市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坚持“补短板、拓领域、调结构、提质效”。截至2023年底,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9%,其中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95%,设施农业、畜牧业、渔业、林果业和农产品初加工特色农业机械化率达到69%,实现了农机化水平由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跨越。

科技“支撑”,绘就丰收美景。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广农情综合智能监测系统,提高水稻病虫害防治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为粮食丰收保驾护航。农情综合智能监测系统包括环境、苗情、病虫害态势预测、专家库在线指导等多个子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采集水稻田块温度、湿度、风速、虫情、土壤pH值等指标,对水稻生长各参数进行实时感知,通过智能预判和远程专家连线会诊,实现水稻田间管理智能化。农情综合智能监测系统相当于给每一块高标准农田安装上了“千里眼”“顺风耳”,实现问题隐患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下一步,该市将统筹土肥、植保和基本农田建设的各类资金,逐步增加全市农情综合智能监测站的数量。

今天的耕地,就是明天的饭碗。市农业农村局将以更大决心,不断压实责任,全力提高耕地“健康指数”,确保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47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