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玺撼
初冬的明媚阳光下,“盖”上睡莲叶“被子”的月亮河仅露出一半的水面,给一旁散步的居民带来恰到好处的景观效果。
和心满意足的居民不同,松开物业小区项目经理马建民有些发愁,因为莲叶难以越冬将陆续枯死,不花大力气清捞,水质将很快变差。河道两岸裸露的斜坡也是他的心头大患,多次降雨将泥沙带入河中,相比今年年初刚清完淤时,水质退步明显。马建民坦言,辛苦一场,结果“保质期”一年还不到,很是迷茫、沮丧。
在上海,不少居民小区水体也有类似的境遇,专业技术和资金的缺乏,让它们难以得到有效的管养。上海水务部门正试点“跨前一步”,为承担管理责任的小区或单位提供技术和资金扶持,携手让老百姓“家门口”的河道长治久清。
“跨前一步”算“大账”
指着松江区的河湖分布图,松江区水务局局长陈龙说,松江区全部或部分在小区范围内的水体共有225个,除了享受市、区两级河湖养护专项补助资金的216个水体,其他120个水体由小区自管。
尽管它们中有一些是面宽小于3米的灌排沟渠或者面积小于1亩(约667平方米)的水体,看似管养难度不大,但调研发现,这些小区开发结束后由业委会或物业负责管理的水体实际情况不容乐观,轻则绿化养护和补水不到位、整体面貌较差,重则长期失管,出现反复黑臭、水体和岸线被侵占等问题。
陈龙坦言,水务部门“跨前一步”并不容易,有反对声音认为管养责任在业委会或物业,没必要插手,但城市建设和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增进民生福祉,要算的是民生工作是否做到人民心坎上这笔“大账”,而不是计较“谁该管”,更不能以“不该我管”来回避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住宅小区内水体管养资金短缺的问题,松江区水务局、财政局、房管局已联手启动水体养护和资金补助办法的制定。
根据目前的方案,对符合条件且长度不超过200米、200米至400米的水体,每年分别予以1万元、2万元的日常管理养护补助,其他长度的水体按每年5万元/公里的标准进行补助。
站在绿洲华庭苑景观河的三孔桥上,绿庭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姚佳嘉面露难色。“这条河2000多平方米,水里有大量荷花和其他水生植物,按现有经费,物业保洁仅清除水面垃圾就已力不从心,和居民的期盼有较大差距,大家希望河水清澈、没异味,每年荷花开得还要多彩多姿。”
听说新政策已“在路上”,她表示,补助可以增强物业的积极性,除了水域保洁,还能花不少心思在水生植物的养护上,“破解了物业和业委会互相推诿的僵局”。
“水体医生”上门调理
缺资金更缺技术,绝大多数业委会和物业面对复杂的水体问题时,常常有心无力。
“河道治理学问太深了,年初清淤后,我们放养的是草鱼,结果把能净化水质的水生植物都吃光了。”马建民说,小区太需要水务部门的专业指导,向上级反映后,来自松江水务部门的“水体医生”很快上门,给出了多种鱼类和水生植物共生的组合方案。试点至今,月亮河的生物群落状态稳定了下来。
奥林匹克花园的天鹅湖在“水体医生”的“调理”下,也跳出了“反复治、治反复”的怪圈。
3300平方米的天鹅湖与外河不连通,每月至少用汽油泵和软管引来外水补一次水,由于水动力不足的根本问题未解决,水质长期不理想,每次拖拉软管过马路还存在交通安全隐患。
松江区的“水体医生”多次上门调研后,提出了彻底解决的方案:把“水池”变成真正的河流,通过铺设引水管道、新建固定式泵站、设置高水位泄水孔,将外河新漕泾的河水引入湿地水塘进行过滤,再通过沟渠数次跌水增加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形成活水,流入天鹅湖。
经取样检测,改造后的天鹅湖水质始终稳定在Ⅳ类及以上,夏季藻类暴发的情况也得到了改善。曾经的碧波粼粼、鸟影婆娑又回来了,居民们喜笑颜开。
招募一批“民间河长”
水务部门在资金和技术上动脑筋的同时,不忘问计于民,在治水项目上充分考量吸纳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以人民视角考虑问题,和人民群众一起来谋划推进。
松江市河地处松江老城核心区域。近期启动的松江市河南埭路至松汇中路水环境专项整治工程中,有老一辈的居民提出自己小时候还能见到四腮鲈鱼的身影,市河大仓桥至沈泾塘秀野桥一带曾是它们的主要栖居地,为当地赢得“鲈乡”美名,可现在很少有人知道这些了。
这激发了设计团队的想象力,调整后的设计方案将四腮鲈鱼作为重要的文化符号补充进来。
记者在松江市河旁即将完工的“鲈乡遗韵”滨水带遇到了在河边晒太阳的李先生,他正耐心地指着台阶上的古诗词,逐字念给孩子听。“路过松江区中心医院,发现这块新开放的地方,感觉很新鲜,就来坐坐,没想到这里这么有历史文化底蕴。”李先生说。
水务部门表示,“鲈乡遗韵”滨水带正式开放后,将在周边社区招募一批“民间河长”,参与河道的日常巡查、养护,并根据新的意见不断完善相关配套和管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