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

首页>地方频道>淮安>要闻

淮安市唤醒“沉睡”土地 激活产业“春水”

土地是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的基础性支撑。市第八次党代会第三次会议将“空间要素足不足”列为重点解决的五个问题之首。各地各部门敢闯敢试,以“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的攻坚克难状态,深入挖掘潜力、多方统筹资源,全市低效闲置土地盘活利用工作呈现良好态势。2021年至2024年,全市累计整理利用各类存量土地11.44万亩。其中,今年全市已整理利用各类存量土地2万余亩。

考评引导,让闲置土地“活”起来。我市研究制定《全市低效工业用地盘活利用考评办法》,聚焦低效工业企业用地盘活更新、集中连片土地储备、收储地块新上项目质效、地区总体质效提升等方面,将工作实绩作为干部考评的重要考量,达到既“考事”又“考人”的目的。各县区(园区)均成立工作专班,确保工作合纪合法。淮安经开区、淮安区结合实际,制定工业用地收购补偿管理办法,让收购工作透明化、规范化。部分县区(园区)制定免责事项白名单或建立“容错纠错”风险防范机制,既鼓励干事创业,又有力保护和关爱干部。

分类施策,让“存量”赋能新动力。实施“一企一策”,因地制宜推进闲置土地盘活利用。各县区(园区)结合本地产业布局规划、企业整体质态、用地需求急缓程度等因素,重点关注产业契合度、投资强度、综合效益等指标,形成低效企业库,“一企一策”制定盘活方案。各县区(园区)以整体思维强化协同配合,建立事前研判、事中监管、事后处置三个环节的联动机制,推动项目入园、出园规范化和制度化,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围绕重大项目开展低效闲置土地处置,实现一企带一链、一链成一片,利用低效企业腾退的土地引入产业链关联项目,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集群化发展。

创新机制,严把项目准入关。各县区(园区)设置准入门槛,强化工业用地全周期供应管理,从源头避免新增低效企业。市工信局牵头制定《淮安市产业发展投资监管协议》,明确项目投资强度、产业类型、亩均税收、能耗强度、转租限制条件等约束性条款,合法合规设置项目退出机制,建立政府和投资主体义务和权利对等的法律关系。全市各开发园区打破信息壁垒,避免不符合入园标准的项目进驻。部分开发园区对拟出租厂房企业报备的信息进行核实和审查,定期对租赁项目的质效、合同履约情况进行跟踪评估,产业园区整体质效得以提升。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54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