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宝山建制300周年。10月30日,由宝山区委党史研究室(区地方志办公室)、宝山区档案局(馆)、宝山区文旅局和区融媒体中心共同举办的“宝山三百年的人文之路——纪念宝山建制300周年交流研讨会”在宝山宾馆召开,通过研讨深入挖掘宝山历史文化资源,更好地服务宝山“人文城区”建设,借鉴历史智慧赋能宝山转型发展。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王玉梅,中共宝山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高路,众多专家学者和论文作者,兄弟区地方志办公室和相关单位领导共80人参加研讨会。
本次活动在《宝山三百年的人文之路》微纪录片中拉开序幕。微纪录片以宝山的历史沿革为线索,回顾宝山自1724年建县以来的发展历程,展望宝山“一地两区”的发展前景。开幕仪式上,主办单位向“纪念宝山建制30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的获奖论文作者颁奖。
研讨会上,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以《五个百年铸就辉煌篇章,聚宝成山引领未来发展》为题,详细阐述宝山区“五个百年”文化赓续传承工程。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上海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熊月之,从空间维度、时间维度、重大事件和杰出人物等方面梳理宝山深厚的人文底蕴,归纳出宝山人“崇文重教、刚劲尚武、开放进取、追求卓越”的文化自觉。与会学者还从“重构宝山的精神图谱与历史记忆”“宝山滨江历史人文资源的传承赓续与赋能”等角度,阐释宝山三百年的人文之路。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廖大伟教授对研讨会作专家点评。
研讨交流会结束后,与会代表来到南大智慧城、吴淞创新城和宝山邮轮滨江带感受宝山“三箭齐发”的蓬勃态势,现场体验宝山“一地两区”建设的火热场景。
宝山区位于上海市北部,地处黄浦江和长江的交汇点,堪称上海的“水路门户”。宝山区拥有悠久的历史,清雍正二年,即1724年,两江总督查弼纳上奏朝廷,称“江南赋税甲于天下”,提议将苏州、松江、常州3府所属1州12县各分为二。于是,从原来的嘉定县里分出一部分,新设宝山县,至今正好已有300年。
在宝山300年的历史中,因其滨江临海的特殊地理位置,面临了多次历史机遇。其中,吴淞两次自主开埠具有特殊意义。一次是1898年的第一次开埠,另一次是1920年的开埠。吴淞开埠后,一批高等学校在吴淞创办或迁入,如复旦大学的前身复旦公学就是1905年在吴淞创办,当时很有影响的中国公学也于1906年在吴淞创办。当时的吴淞地区也成为中国最早的大学城之一。
与此同时,宝山境内还诞生了全国多个第一的市政建设标志和一批民族企业,体现了敢为人先的精神。比如建成于1876年的吴淞铁路,是中国第一条营运铁路,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除此之外,还有包括吴淞零点、吴淞灯塔等,都是百年市政的代表作之一。
宝山这片英雄的土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从明代嘉靖时期根治倭患,到解放上海的主战场,堪称“一寸山河一寸血”,处处述说着不畏艰难险阻、誓死保家卫国的英雄故事。在如今的宝山区内,就有陈化成纪念馆、姚子青营抗日牺牲处等多处纪念地。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宝山也迎来了飞速发展。1978年,宝钢在宝山打下第一桩。1988年,宝山、吴淞“撤二建一”,建设城乡一体的新宝山。今天的宝山正在朝着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国际大都市主城区和全市绿色低碳转型样板区“一地两区”发展的愿景谱写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