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樊成柱
黄山是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集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于一身,与长江、长城和黄河同为中华民族大好河山和灿烂文化的重要象征,是安徽名片、中华瑰宝、世界奇观,被誉为“人间仙境”“天下第一奇山”。
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视察黄山并发表“黄山谈话”,拉开中国旅游业改革开放大幕,掀开黄山旅游发展新篇章。在中国现代旅游业发展上,黄山具有极为特殊的标志性意义。
向改革开放要动力,向创新创业要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黄山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走出一条具有引领示范价值的独特发展之路,进一步奠定“中国旅游从黄山出发”的历史方位,成为美丽中国的靓丽名片和中国旅游目的地走向世界的探路者。
中国旅游从黄山出发
“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400多年前,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两次登临黄山,因念黄山当生平奇览而如此赞叹。因此,黄山以其非凡的自然美膺得“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誉。
据《黄山志》记载,黄山于1955年建黄山宾馆,开始对外接待旅游业务,至1978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50万人次,较1949年前有较大发展。然黄山交通闭塞、旅游设施简陋,亟待找到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就在改革开放。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伟大进程。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改变中国历史命运、大踏步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
“黄山是发展旅游的好地方,是你们发财的地方,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1979年7月,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视察黄山并发表著名的“黄山谈话”,为旅游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从黄山出发,中国旅游业改革开放大幕从此拉开。
在“黄山谈话”指引下,黄山人谨遵伟人殷切嘱托,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大胆探索的勇气、敢为人先的精神,摸着石头过河,奋力开启创业之路;历代黄山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冲破思想观念和利益固化的束缚,实现一次次历史性跨越。
在全国率先推行封闭轮休制度,促进生态系统休养生息和景观资源持续利用。从1987年10月起,黄山始信峰、莲花峰、天都峰、丹霞峰、炼丹峰等陆续实施轮休……该做法入选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第五次国家报告典型案例,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向全球发布。
在全国率先推进统一严格规划管理、制定专门管理条例。1989年4月,安徽省人大常委会颁布实施《黄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创造性建立外围保护带、重要景点封闭轮休、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基金等制度,在全国开创地方权力机关为山岳风景区立法先河,黄山法治建设步入正轨。
在资本市场发行“中国第一只完整意义的旅游概念股”。1996年11月,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并成功上市,“黄山旅游”同时登陆A股、B股证券市场,成为“中国旅游第一股”。在当时,公开发行股票上市的旅游企业为数不多,同时登陆A、B股市场的旅游上市公司更是少之又少。
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90年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地质公园……以优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而闻名于世的黄山,是全国首个同时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三顶世界级桂冠的风景名胜区。
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黄山紧跟中国改革开放步伐,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蹄疾步稳,纵深推进。在几代黄山人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昔日僻处一隅的“徽之黄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从封闭走向开放,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世界名山”。
走下山!走出去!
“旅游是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渠道,是发展经济、增加就业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产业。”
进入新时代,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大众旅游活动迅速兴起,人民群众对美好旅游的需求更加多元,旅游产业被赋予更加重要的历史使命。与此同时,过度依赖门票的“门票经济”备受诟病,成为阻碍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羁绊。
以改革开放创新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势在必行。
2013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需求”。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天然自带改革基因的黄山准确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
打破“自己跟自己比”的惯性思维,打破“靠山吃山”的路径依赖,扛起“中国旅游,黄山再出发”的责任担当。2015年7月,黄山在全国同类型景区中率先吹响“二次创业”的时代号角,全面开启中国旅游从黄山再出发的新征程。
走下山!走出去!
黄山风景区围绕改革、发展两大主线,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扩大对外开放,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断延伸文旅产业链,大力推进“旅游+”,加快从“紧盯一座山”向“放眼全世界”战略转移。
做强做大幸福产业。
黄山风景区实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程、文旅品牌打造营销工程、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工程“三项工程”,深度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发展研学旅游、摄影旅游、节庆旅游、美食旅游、养生旅游,推动实现黄山旅游高质量发展。
“跟着赛事去旅行”“寻味美食去旅行”,打造网红小火车、网红阳台等,推出云亼山宿、排云型旅、狮林崖舍等个性化主题酒店,开发云SPA、云咖啡、“猴轻松”轻餐饮等体验项目……黄山鼓励传统景区打造新业态新场景、推出新产品提供新服务,给游客带来新体验。
在全国景区率先下降最大承载量,开展门票“免减优·促消费”活动,优化分时实名预约机制;落实消费纠纷先行赔付、八分钟现场维权、旅游文明行为红黑榜记录,常态化开展迎客松党群志愿服务;净菜净物上山、垃圾洗涤下山,污水统管、集中处理,推进厕所革命,打造“最干净景区”……
成为全国首个获得“长安杯”殊荣的旅游景区;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为集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于一身的全球首个“全冠王”;入选中国十佳绿色旅游目的地、中国旅游大奖·国内旅游优选景区。
从旅游事业到旅游产业,从单一景区景点到全域旅游,黄山旅游经营范围从传统的门票、索道、酒店、旅行社四大板块,拓展至交通运输、智慧旅游、徽菜连锁、文创研发和资本市场等领域。
在这场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变革中,“门票经济”路子越走越窄,“改革开放”路子越走越宽,改革创新的活力竞相迸发涌流。
2023年,黄山风景区接待游客457.46万人,较旅游接待形势最好的2019年增长30.67%;实现营收37.73亿元,同比增长81.66%,门票收入占比从2019年的17.89%下降至15.37%。同时带动全市服务业增长,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占全市GDP的58%,黄山真正成为“致富山”“发财山”。
舞起大黄山的龙头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2022年2月,我省发布《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十四五”建设发展规划》,首次明确提出“大黄山”概念。黄山、池州、宣城、安庆打破市域界限,统一打造“大黄山”超级大IP。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黄山市被纳入全国25个重点发展的旅游城市;将黄山打造成为引领安徽旅游走向国际的桥头堡;建设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
从国家顶层到地方政府,一系列规划定位赋予黄山新的发展优势,也再一次将黄山推向新的重要历史节点。
用好“改革开放”这关键一招!黄山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深度融入“山水村夜”文旅产业新坐标系,加快打造大黄山世界级核心高地,在建设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中积极展现黄山担当、黄山作为。
打造全国首个先游后付·信用游景区,消费者凭芝麻信用享受黄山景区门票、索道先游后付,租车免押金,酒店入住免押金、极速退房等服务,实现“轻松玩、轻松行、轻松住”;启动全国首个“国际化友好景区”共建计划,打通景区支付服务堵点,外籍来华人员通过一部手机即可轻松实现支付、导览、翻译等功能。
第四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与可持续发展黄山对话会成功召开,继前三届黄山对话会产出《黄山宣言》《黄山倡议》《黄山共识》后发布《黄山愿景》。会上,黄山风景区获授牌成为全国首个山岳型零碳景区。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黄山旅游发展步入快车道、跑出加速度,旅游经济连攀高峰,生态保护持续强化,品牌形象炫彩绽放,旅游品质不断提升,国际旅游交流合作不断深化,成为全球瞩目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目前,黄山已与瑞士少女峰、希腊莱斯沃斯、美国优胜美地、加拿大班芙、伊朗阿拉斯等境外名录遗产地和世界地质公园缔结友好;参与制定(修订)《全球可持续旅游目的地准则》《全球酒店业与旅行商可持续发展指南》并向全球发布;“可持续发展”“卓越式发展”等黄山经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旅游组织等宣传推广……黄山的国际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新时代新黄山,开放之门越开越大,焕发勃勃生机与活力,正自信自强地以世界名山的高度与世界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