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市资规局紧紧围绕“两统一”职责,以“三调”和年度变更调查成果为统一底板,以所有水体为对象展开水资源基础调查工作,按质保量地完成了阶段性调查任务。
一是精准勘探,初步摸清水资源情况。开展丰水期水域空间调查,查清了全市水域空间类型,涉及河流7013条、水库46座、湖泊7座,水域面积共1181.25 km²;外业测量完成全市101条河流、21座水库的水下地形(水深)情况。开展丰水期、枯水期地下水统测工作,涉及318个统测点及113个采样点,包含地下水监测井在内,可有效掌握地下水位变化情况,为地下水监测报告提供数据支撑。
二是数字赋能,构建水资源调查体系。建立动态监测体系,实现对水资源连续、长期的跟踪监测。利用水域空间、水储存量调查成果,构建水域三维模型、“水面面积-水深-储存量”数学模型,实现后期水储存量“一键”计算;在洋河新区试点的地下水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与模型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完善全市地下水资源立体时空数据库建设。依托水资源智慧评价平台,推进水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开展水资源专题评价与年度评价,形成资源量统计表、评价成果与参数一张图等。
三是聚力攻坚,解决水资源调查堵点。创新应用数字化技术。使用专业调查APP软件、GIS、JSCors网络、多光谱相机、无人机、无人船等技术手段,发挥多种测量方式和技术交叉互补作用,实现地表水空间分布和形态的精准识别与测量。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为解决水资源调查成果协调统一问题,建立跨区协同、跨部门合作机制,通过与农业、水利、交通、气象等部门之间数据的高效共享整合使用,实现调查数据的无缝衔接,提升调查工作的综合性。吸引公众参与。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志愿者对水域进行简单观测、记录、反馈。既丰富了调查数据来源,又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市资规局将继续推进水资源基础调查,深化地下水周期性评价、专题评价等工作;加快地下水资源立体时空数据库建设,加强全市水资源调查成果与各类自然资源管理要素的空间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