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首页>文化>文化热点

非遗拓染走进合肥初中校园 在传承学习中发现生活之美

春和景明、万物生辉,3月25日,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北校部分师生在美术教师葛晶晶的指导下,学习植物拓染技术,一幅幅美妙的作品在他们的精心制作下,五颜六色,给春天的校园带来了别样的精彩。

非遗拓染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技艺,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它起源于中国,是利用自然中植物的花、草、茎、叶等材料放于棉布上进行敲击,使植物的汁液渗入织物中,留下植物自然的色彩、形状和脉络纹理。这种技术类似于古老的押花工艺,但有别于化学染色,是一种最自然、健康、材料最易得、操作比较简单的一种染布方式。

“植物拓染通过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将自然界所赠予的美进行自身创作并永久保留在布料上,我们可以在此过程中去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美术教师葛晶晶介绍,植物拓染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艺术,已经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通过学习和传承这种技术,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可以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贡献。

该校参加此次植物拓染活动的刘祎帆老师认为:“这次活动很有意义,使我了解了传统工艺与智慧,培养了我的审美和创造力,我们将叶片和花朵拓染在手提袋上,就好像在提醒我们:美是源于自然,也可回归自然。另外,拓染作品还记录了季节变化与当下之美,创作过程本身也具有疗愈性,能缓解压力。这种‘慢艺术’为教育、环保和文化传承提供了诗意和实效的表达方式。”

“近年来,跨学科融合课堂的教学模式在教育教学研究领域逐渐兴起,跨学科已经成为新时代发展时期重要的研究范式,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内容中特意设置了“生物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学习主题。《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更是明确提到让学生综合运用艺术学科(如美术)与跨学科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植物拓染的跨学科实践活动,将生物和美术学科有效融合,感受生命之美!”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北校综合教研组组长季晓丽说道。

八(13)班学生罗皓杨对植物拓染很感兴趣,他说:“植物拓染是一种中国的非遗传统,采用纯天然材料制成,零污染,纯天然,无添加。通过学习与亲手制作植物拓染,可以感受自然之趣,有利于师生在繁忙的工作和学习中受到自然的净化,放松身心,增强我们的动手能力,感受古人的智慧。”他也希望老师们能在课余时间为同学们教授这门艺术,让大家都能学习传承下去。

合肥在线-合新闻记者 戴小花 通讯员 闻超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56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