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9时许,一辆医废转运车缓缓驶入启隆镇卫生院,收运人员施忠戴着医用口罩、防护手套,在医废暂存间扫描医疗废物专用周转桶上的二维码并录入数据,装有2.31公斤医废的周转桶随即被转运车拉走。
这辆医废转运车来自上海市崇明区的上海环境集团嘉瀛环保有限公司,在抵达当天最后一站启隆镇卫生院之前,已在6家乡镇卫生服务中心收运医疗废物。10点半,转运车返回公司,这只带有“身份”的周转桶经专业清理,两天后将再次回到启隆镇卫生院。
由于医疗废物具有感染性、毒性、腐蚀性等危险特性,须经有关部门认可的集中处置中心处置,并实行属地化管理。启东当地暂无具备相应资质的处置中心,启隆镇卫生院的医疗废物都被运至约百里远的如东恒祥环保服务有限公司进行处置。因地理位置特殊,遇到大风、大雾等极端天气,轮渡停航、大桥封锁,院里的医疗废物便无法处置。
启隆镇卫生院规模不大,平均每天产生1公斤左右医疗废物,但医废处置仍需按要求日清日结,每天安排专人做好消毒、计重入库等医废暂存工作。“为了节省时间和费用,一般囤2至3个月的量,医废处置公司才派车将其运走,仅一次专船往返摆渡费就要3000元,一年医废处置总花费达3万元。”启隆镇卫生院院长陈忠坦言,医废暂存风险大,心里总觉得不踏实。
同样有“心病”的还有海门区海永镇卫生院。启隆镇是启东市在崇明岛上的“飞地”,与海永镇、上海市崇明区紧挨相连,距离上海环境集团嘉瀛环保有限公司仅37公里。能否打通一条“快速路”,实现医废跨省就近处置?通过与崇明区的多次沟通协商,乘着“毗邻党建”的“东风”,去年12月20日,启隆镇、海永镇与崇明区签署医疗废物跨省协同处置联合监管合作协议,在长三角率先实现医疗废物跨省处置。
自此,根据“定人、定时、定车、定路线”原则,每隔48小时,来自崇明区的这辆医废转运车就开进启隆镇卫生院,点对点收运医疗废物。为确保医废得到规范收运和处置,崇明、启东、海门三地生态环境执法人员不定期进行联合检查,共同监管医疗废物从安全交接、冷链运输、卸料入库到末端焚烧的处置全过程。据统计,今年1至11月,上海环境集团嘉瀛环保有限公司共清运启隆镇医废255.93公斤,年处置费用降至1.5万元。
医废跨省处置是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协同的又一次新实践。“崇启海三地将在协同执法、‘无废城市’创建等方面迈向深度协同,携手共抓长江大保护,合力建设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启隆镇党委书记倪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