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云村,有一种韵味自南宋而来,穿越千年风烟,熠熠生辉。有一群客人上周从川西高原而至——四川红原艺术团,准备在这里上演一场富有藏族文化特色的视听盛宴。
历史的,民族的,跨越时空于此交汇,带来精神文化生活的精彩体验。这里,就是永嘉县水云村文化礼堂。
从永嘉县城出发,沿着九黄线公路,穿越江南水乡的旖旎风光,半个多小时车程就能抵达这个充满古朴韵味的村子。青砖灰瓦间,古色古香,村里的地标——文化礼堂主打“宋韵瓯风”,其展馆与活动通过还原南宋文人墨客生活饮食场景,重现“风雅处处是平常”的生活美学。
“欢迎大家来到水云村,这里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更有南宋文人的风雅。”水云村村党总支书记陈永忠热情地迎接艺术团的成员,带大家走进文化礼堂,了解了水云村村史、乡贤、风景、村民生活和文化历史习俗。
在礼堂内的茶座旁,宋韵糕点师林乐琼备好了精美的糕点,微笑着向艺术团成员介绍:“这些糕点都是按照宋代传统工艺制作的,每一口都是千年的味道。”
走近了,一股浓郁的香味扑鼻而来,小巧玲珑的糕点造型别致。艺术团成员多吉拉姆拿起一块桃花酥品尝起来:“哇,这个桃花酥太好吃了!制作过程一定很有趣吧?”林乐琼笑着点头:“是的,桃花酥在工艺上与北方糕点有着深厚的渊源,如同我们今日相聚的缘分一般,久远而珍贵。”在林乐琼的指导下,艺术团成员们纷纷动手制作起来。揉面、和馅、定型、烤制……不一会儿,大家就把面团刻画成了栩栩如生的“桃花”,等待进入烤炉烧制。
当烤炉香气四溢时,多吉拉姆兴奋地拿起自己亲手制作的桃花酥向大家展示:“看,这是我做的桃花酥,太神奇了!我想带点这里的糕点回去给家人尝尝。”
除了糕点制作活动,水云村文化礼堂还依托独特的文化资源打造了“宋韵糕点”产业生态。凭借“餐饮+二十四节气+宋韵文化”相融合的形式,让“宋韵糕点”成为了当地文旅消费的一张“新名片”,每年能为村集体增收200万元。特别是在中秋等节日期间,“宋韵糕点”更是供不应求,来自上海、苏州等地的订单络绎不绝。村里10余名低收入农户通过到文化礼堂培训,学会制作“宋韵糕点”,实现了增收致富。
做完桃花酥,多吉拉姆和演员们登上文化礼堂的舞台。随着藏族歌舞的激昂旋律响起,演员们身着绚丽的民族服饰,在舞台上尽情舞动。观众们仿佛被带入了神秘而富有魅力的雪域高原,感受着藏族文化的深厚底蕴。此时此刻,跨越了地域和民族,两地村民和牧民的心紧紧相连在了一起。艺术团成员罗仁措说,他们一共带来了百场演出,接下来,还将到永嘉县的各个文化礼堂巡演,让更多人感受西藏特色的民俗文化魅力。
演出结束后,观众们意犹未尽。“太精彩了!”村民范小青说,“文化礼堂是我们全村最热闹的地方,平时还有‘我们的村晚’、好婆媳评选等很多活动,大家都喜欢来这里跳舞、唱歌、看演出。”
宋韵糕点回味绵长,高原舞曲余音绕梁,走到水云村文化礼堂门口,还看到墙上刻着大大的“和”字,周围环绕着196个造型各异的“和”。“和”文化贯穿文化礼堂的建设,融入特色活动的开展,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村民。“大家经常在一起,接触多了,什么话都可以聊,矛盾少了,民风自然就好了。”陈永忠感叹道。(记者 林岳 蓝蔚)
礼堂名片
千年永嘉,古韵新风。2013年以来,永嘉县高度重视文化礼堂建设,积极探索“民建民办民享”机制,共建成文化礼堂540家,其中省级五星级文化礼堂45家、市级四星级文化礼堂35家,4所文化礼堂入选浙江省特色文化礼堂,15所文化礼堂入选温州市特色文化礼堂,并先后获得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先进县、示范县等荣誉。同时,该县积极探索“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多方管理”的文化礼堂“建、管、用、育”一体化发展模式,试点推进项目化、产业化、自主化管理,实现集体增收、村民共富,逐步形成了文化礼堂输血支持、造血反哺的“以堂养堂”共赢局面。
扫描二维码 看文化礼堂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