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

首页>地方频道>宿州

小社区 大家庭 共幸福

“向所有的烦恼说拜拜,向所有的快乐说嗨嗨……”8月4日一大早,太阳才刚刚露脸,萧县龙河街道城西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广场上就传来欢快的旋律。合着节拍,不少群众在跳舞健身,动作有板有眼。“环境好了,心情好了,咱也得把身体锻炼好!”62岁的社区居民王伟笑得合不拢嘴。

群众把“烦恼”交给社区,社区帮忙解决“烦恼”,居民幸福指数步步高升……近年来,城西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从“小切口”着手、在细微处用力,做好为民服务“大文章”,解锁群众“心情美”密码,画出了同心共建幸福家园的新画卷。

“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延伸服务触角,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日前,全省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座谈会召开,城西社区党总支书记许新海在作交流发言时,向与会领导和全省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代表分享了社区治理工作经验,“我们把群众的关键小事当作社区的大事要事,努力把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

群众需求“一呼即应”

“在您需要帮助的时候,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为您提供服务。”在城西社区,这句话可以说家喻户晓。它来自社区“红管家”志愿服务卡。“这张卡可不是‘空卡’, 上面有我的具体联系方式。”许新海说,只要群众有需求,社区志愿服务队会随叫随到,让居民“一卡在手、百事无忧”。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度不小。城西社区位于萧县老城区,是全县最早设立的8个社区之一。辖区内多是老旧小区、自建房,且人员情况复杂、需求多样。社区“两委”以解决群众具体诉求为切入点,用一件件惠民实事赢得百姓的信任。“只有‘主动出击’,弄明白群众想啥盼啥,才能知道社区该干啥。”许新海介绍,社区采取上门入户听、群众自己提、大家一起议等方式,充分了解群众的心声诉求,让便民服务更有针对性、更接地气。

“许书记,我就给您打个电话,没想到办得这么快!”几天前,社区居民许成连给许新海打来电话,连声称赞社区办事效率高。一次出行中,许成连发现虎山沟路上一块水泥盖板断裂,存在安全隐患,于是按照志愿服务卡提供的联系方式给许新海打去电话。“我们会立即处理!”电话那头的声音响亮有力。第二天许成连再次路过此处时,一块崭新的水泥盖板已经铺好。群众有求必应,办事决不拖拉。许成连告诉记者,去年夏天,他还向社区反映了辖区内道路积水问题,经过社区多方协调,不仅疏通了下水道、修好了路面,还装上了路灯。“社区为居民办实事,往往是‘超额’完成任务,居民咋能不满意?”许成连高兴地说。

聚焦群众关切,办好民生实事。近年来,城西社区发动党员、社工、业主代表、热心居民等组成4支红管家服务队,定期开展设施维修、隐患排查、垃圾清运等16项服务,累计解决群众各类诉求280余个。

如何让党员争当为民服务先锋?有一面墙起到了激励作用。这面墙位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大门东侧,上面写有社区党员的姓名、服务内容和联系方式。社区党员张燕林也在其中。作为理发师,社区组织开展免费理发、环境卫生治理等志愿活动,她是一场不落。“承诺上墙,就是方便群众时刻监督。”张燕林说,党员更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为群众做好力所能及的事。

与18家驻地单位、学校、社会组织共办惠民实事600余件;推送商家入驻网格微信群,拓展群众反映渠道,确保一个电话就能找到人、办成事;组建9个不同类型的“邻里帮帮团”,实行互助服务积分制管理,用“服务”兑换“奖品”,激发群众互助热情;成立6个“五老调解团”,发挥人缘好、威望高、经验足的优势,开展政策宣讲、矛盾调解等服务,为街坊邻居排忧解难……城西社区拓思路、搭平台、聚资源,不断“解锁”更多便民服务方式,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顺心。

民情民意“用脚丈量”

“大娘,我来帮您办理养老保险资格认证。”“最近身体咋样?可有啥烦心事?”“驾驶三轮车一定要注意安全、遵守交规。”……住在虎山路附近的居民经常能看到网格员董微的身影。她每天骑着电动自行车穿梭在大街小巷,奔忙在入户走访、服务的路上。

董微是名“00后”,去年大学刚毕业,来社区的时间不长,为群众解决的问题可不少。其中有一件事令她印象深刻。“两户居民因为房屋建设问题发生纠纷,谁来劝都不行。”董微说,在了解基本情况后,她组织两家人面对面协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化解矛盾。“我觉得调解工作其实并不难,只要秉持客观公正的原则,以真心换真情,效果总是好的。”“效果好”的背后是“人缘好”。“我天天在网格里跑,这里的居民都把我当成自家人,家里有啥事都爱找我。”董微告诉记者。

网格是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2004年,城西社区刚成立时,社区“两委”干部就逐户走访辖区群众,手绘出“第一代为民服务地图”,至今还挂在社区为民服务大厅内。记者看到,地图分为4个片区网格、98条街巷,精准细化到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下每栋楼房的居民。“这些都是我们下去走访摸到的情况,居住人一有变动,我们会及时更新。”许新海说。

怎样让便民服务一直“满格”?城西社区创新思路,搭建“社区-网格(小区)-楼栋(街巷)-党员中心户”四级服务网络,20名社区工作者全部包格联户,带动290个党员中心户联系服务周边群众。大家紧盯群众关切,解决实际问题,“线上+线下”齐发力。线上建立26个小区微信群,社区干部担任群主,定期宣传惠民政策,对群众的“发声”第一时间回应处理;线下在小区入口、人流密集处设置12面“民声呼应墙”,居民遇到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都可以直接写在墙上,社区定期收集办理,同时牵头成立协商议事会,在每个小区、片区设置“群众议事亭”,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居民代表定期“碰头说事”。

新方法好用,老传统也不能丢。城西社区有一个延续多年的老传统——给居民拜年。每年大年初一早晨,社区“两委”成员都会准时到岗。大家在辖区内转上一圈,为居民特别是老党员、困难户送上新春祝福。“年初一给群众拜年,一来是想同群众‘套套近乎’,二来是想看看群众的生活有啥困难。”许新海告诉记者。

事实证明这个“老招数”真管用。去年春节,他们给群众拜年时,发现有一户居民没有准备年货,觉得有些反常,后来经过深入了解,才知道该居民家中发生变故,但碍于面子没有对外声张。社区干部随后为这户居民送去了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并为他们申请了有关救助。

服务阵地“多点开花”

虎山公园紧邻城西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环境优美,绿树成荫,每天都有很多居民在此休闲健身。62岁的朱爱侠对这座建在“家门口”的公园情有独钟,几乎每天都来“打卡”。“能够就近锻炼,太方便俺们老年人了。社区是实打实为民办好事!”提起社区的便民服务,朱爱侠打心眼里高兴。在她居住的“大杂院”里,有很多需要帮助的空巢老人。“老年人的困难俺是最了解的。”朱爱侠一直想为这些“老伙伴”做点事。在社区的号召下,朱爱侠加入了“邻里帮帮团”。叠被、扫地、买菜……老人们有什么需要,她都去搭把手,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天气好时我们在公园里锻炼,天气不好我们就去大舞台。”朱爱侠对记者说。她口中的“大舞台”是社区建设的移风易俗礼堂,内设桌椅以及承办宴席用的餐厨用具、灯光音响设备等。辖区居民只需缴纳每桌30元的费用,便可以在这里设宴办席。“零彩礼”夫妻和有“好媳妇好婆婆”“最美家庭”等荣誉称号的居民还可以无偿使用。居民苏红军是受益者之一。去年他的女儿“零彩礼”出嫁就是在移风易俗礼堂办的婚宴。“环境舒适、设备齐全,不仅适宜居民办婚礼,更是倡导婚俗新风的好地方。”苏红军夸赞道。

提供沙发座椅与免费饮品的休息室,方便书画爱好者学习交流创作的书画室,宽敞明亮且摆满各种书籍的图书室,配备跑步机、动感单车等器械的健身房,还有儿童交通安全教育基地……在城西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记者看到,种类齐全的活动室为居民敞开大门,提供贴心暖心的一站式服务。丰富的活动平台彰显了社区党员干部的为民情怀。“他们的办公场地都不大,甚至很多人挤在一间办公室里,就是为了腾出场地给俺们使用。”居民刘怀勇对记者说。

群众需求在哪里,服务阵地就建在哪里——社区配备一体化自助服务终端,居民只需轻轻一点,就能办理居住证明、医保等事项,再也不用“来回折腾”;26个微型便民服务点和80个楼栋便民服务角配备了手电、雨伞等20余种物品,让群众只需“走两步”就能享受到便捷服务……如今的城西社区,环境优美宜居、邻里和睦友善、百姓安居乐业,处处洋溢着欢声笑语。

“社区工作连着千家万户。民生‘小事’更是和群众切身利益相关。”许新海表示,“将继续完善长效机制,面对面感知民情民意,实打实办好民生实事,用我们的辛苦指数标注居民的幸福刻度。”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0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