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

首页>地方频道>合肥>要闻

安徽农大为江淮粮仓建设定制“新农人”

近日,一场特殊的签约仪式在安徽农业大学(以下简称“安徽农大”)举行,该校“皖垦创新班”首批33名本硕毕业生集中签约加盟安徽农垦集团。这标志着该校校企协同培养多元化、个性化、定制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再次“升级”。

经过1-2年联合培养,毕业生直接签约

“太惊喜了,在学校就能获得这么好的机会!加入皖垦创新班,毕业后的去向有了着落,还能提前走进农业生产一线,为我的未来发展铺就了一条坚实的道路。”来自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徐浩同学兴奋地分享着自己的感受。他的话语,道出了众多皖垦创新班学子的心声。

据了解,皖垦创新班在人才选拔上结合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按照“一人一岗”预定国企编制,企业负责人亲自参与面试遴选。包括徐浩在内的首批皖垦创新班的学生分别来自农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和工学院等10个学院,涵盖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和动物科学等12个本科专业。

那么为何成立这样的班呢?近年来,江淮粮仓建设过程中面临人才引进困难等问题,该校与安徽农垦集团在2024年联合开设定向人才培养“皖垦创新班”,精心打造“岗位预定、课程定制、基地实践、经费支持、定向就业”的联合培养机制。经过1-2年的联合培养,毕业生将直接签约皖垦集团旗下种业、农场、茶林果场、农服等各类关键岗位,无缝对接农业产业发展需求。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现代企业想要保持竞争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专业化、创新型人才是关键。与高校开展深度合作,建立精准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无疑是一条极具价值的发展路径。”农垦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皖垦创新班”分为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专项培养计划班,分别制定建设方案。本科“皖垦创新班”旨在培养适合安徽农垦集团需求的农业技术、食品加工等高层次应用创新人才。安徽农垦集团的14个公司为首批本科“皖垦创新班”学生提供26个就业岗位。

而研究生“皖垦创新人才”专项培养计划班,旨在培养适合安徽农垦集团需求的农业技术研发及推广应用、经营管理等高层次应用创新人才。省农垦集团的7个公司为首批研究生“皖垦创新人才”专项培养计划班的学生共提供17个就业岗位。

“学校对联合培养工作高度重视,从选拔优秀生源,到精心制定培养方案,都进行了多轮深入协商。希望通过合作,不仅实现校企共育人才的目标,更能推动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安徽农大乡村振兴学院负责人张晓伟分享。

实行“双导师制”,开发特色课程

为了让学生全方位成长,双方还商定实行“双导师制”。学校和企业分别安排导师,不仅帮助学生制定职业发展规划,还对实习实践进行全程指导。企业还提供经费支持、专项助学金、顶岗实习补助及食宿保障等,让学生心无旁骛地学习和实践。

在课程设置方面,双方联合开发“农垦特色课程”人才培养方案。除了专业基础课,还增设农垦历史与文化、农垦产业发展、现代农业政策等农业领域课程,以及企业顶岗实习环节。这些课程与选修课和实践课学分互通互认,采用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模式。学生既能亲身感受浓厚的企业文化,又能及时了解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趋势,有效提升职业素养,真正做到提前了解企业、融入岗位,毕业后迅速成长为企业骨干。

“在皖垦创新班,我们不仅能系统学习农业领域的前沿知识,还能通过参加各类讲座、研讨会和团队活动,锻炼沟通、协作及创新思维等能力。参观皖垦集团博物馆时,看到前辈们在‘三农’领域的工作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粮食产量和经济效益,帮助农民增收致富,我深受触动。那一刻,我深刻认识到,只有把个人发展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才能真正实现人生价值。”生命科学学院创新班毕业生、农艺与种业专业的遇洁同学感慨地说。

为了有效回应“未来谁来种地”的疑问,自2012年起,该校便已着手实施培养“新农人”的计划,在全国率先开设“现代青年农场主荃银创新创业试验班”,截至目前已培养近300名毕业生,这些毕业生活跃在国内外“三农”领域。在此基础上,该校紧跟“三农”发展需要,探索开设生物类创新实验班、“生泰尔班”“通威班”等校企合作创新班,累计培养千余名拔尖创新农科人才。

合肥在线-合新闻记者 庄文倩

合报小仙的自然派融媒体工作室

图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06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