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首页>文化>文化热点

爆火出圈,舞剧因何“热辣滚烫”?

  5月的江苏舞台,一场舞蹈风暴正席卷而来:5月9日,“江苏大剧院·中国歌剧舞剧院演出季”盛大启幕,《舞上春》《昭君出塞》《赵氏孤儿》三部“国家队”精品力作陆续亮相;5月25日—26日,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颁奖典礼暨“繁花竞放”2024年中国舞蹈“荷花奖”巡演将在江苏大剧院举行,届时,民族舞剧《红楼梦》、舞剧《运·河》、民族民间舞《秋熟》等十多部“荷花奖”获奖作品也将密集上演,为观众带来一场舞蹈盛宴。

  短短一个月内,如此多的舞剧轮番上演,令人目不暇接。以前,舞蹈常常作为歌伴舞的“背景板”,如今,凭借一部部现象级作品的问世,舞剧逆袭成为演艺市场的“顶流”。越来越多高质量舞剧的诞生,不仅吸引年轻人走进剧场,成为他们文化消费的新选择,也标志着中国舞剧艺术迎来了一个新的繁荣期。舞剧频频“出圈”,它究竟做对了什么?

  “中国最美考试”备受观众追捧

  5月10日傍晚,江苏大剧院门口异常热闹,熙熙攘攘的人群从城市的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共赴一场“春日”的浪漫之约。当晚,中国歌剧舞剧院《舞上春》在此精彩上演,不同于其他舞剧,这不仅仅是一场演出,更是一次创新的业务展示——中国歌剧舞剧院将年度业务考核的艺术化呈现搬上了舞台,开启了将课堂训练艺术化搬上舞台的先河。这种颇具创意的尝试得到了观众的热情反馈,《舞上春》自2021年演出以来,一直备受追捧,被观众亲切地称为“中国最美考试”。

  高难度的“踢、控、转、翻、跳”,充满韵律美的“云、抹、穿、晃、摇”,舞者们在舞台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将中国舞蹈的“技”与“艺”完美融合,赢得了一轮又一轮的掌声。有观众在社交平台感慨:“这才是真正的东方美。”

  近些年,舞剧频频出圈,收获了一拨又一拨的真爱粉。许多热门舞剧票销售火爆,甚至一票难求:《红楼梦》全年排期满满当当,《永不消逝的电波》巡演收获零差评,《只此青绿》《诗忆东坡》成功出海,《李白》《咏春》不断破圈……一位舞蹈从业者这样形容近些年舞蹈市场的变化:十多年前,舞蹈演出都得靠送票,请人来填场子,如今得花钱买票,还必须得拼手速。

  “现在舞剧的票房特别好,热门剧目更是一票难求。今年江苏大剧院特意增加了舞剧的排档,全年将有多部重磅舞剧上演。”江苏大剧院副总经理李斯思直观地感受到了舞剧的“热度”。江苏大剧院原创民族舞剧《红楼梦》自2021年首演以来,创下了中国演艺市场的诸多奇观,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现象级作品。5月24日,《红楼梦》即将在杭州迎来第200场演出。李斯思告诉记者,民族舞剧《红楼梦》还凭借“一己之力”带火了南京的舞剧演出市场。数据显示,2023年,南京一跃成为中国舞剧演出票房排名前五名的城市。她还特别提到了一个细微的变化,“以前前排的票不好卖,因为观众需要仰着脖子看,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前几排的票总是第一时间被抢光,越来越多的观众喜欢上了这种‘贴面’的观赏方式,近距离地欣赏舞剧。”

  为一个递橘子动作

  练习不下一千遍

  舞剧究竟是从何时开始“火”的?

  2020年春晚,一曲《晨光曲》惊艳了全国观众:青年舞蹈家朱洁静和一众舞者身着旗袍、手持蒲扇,以板凳舞的形式,生动展现了上海里弄里旗袍女性的风雅气质。这一选自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的片段,迅速俘获了电视机前的观众,此后,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迅速火爆全国。

  “爆款”频出,让整个舞剧演出市场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2022年中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显示,当年度舞蹈演出票房5.31亿元,中国舞、民族舞类型占比达56%,成为最受演出市场欢迎的舞蹈类型。《2023年度中国演出市场舞剧》则显示,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民族舞剧《红楼梦》和《永不消逝的电波》三部大热舞剧,位列全国演出票房前三位。

  一位舞蹈从业者告诉记者,10年前,舞剧还是演艺市场上一个小众门类,许多演出难以突破10场,百场更是一个不可实现的梦想。10年前,90后舞蹈艺术家黎星领衔主演的舞剧《沙湾往事》在广州首演,主创团队自掏腰包请专家、朋友们来看剧,但剧场上座率仍不如人意。谁能想到,10年后的今天,他自己主演的《红楼梦》的第200场依旧开票即售罄,创造了演出市场的一个奇迹。

  “爆款”舞剧的频繁涌现,与新一代舞蹈主创团队的创新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态度密不可分。舞剧《红楼梦》中,一群充满想象力的90后年轻人,为传统文化注入现代审美。排练期间,主创们反复推敲剧中的每一个细节,追求每一个动作的精准到位,每一个表情的细腻表达。“其实,《红楼梦》并非刚开始就这么受欢迎,首演时我们也听到了很多不同的声音。”黎星说,在经历一遍又一遍的改动、磨合,《红楼梦》愈发得到观众的认可,也收获了更多的赞誉和掌声。

  2019年,在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的建议下,扬州歌舞剧院决定打造一部以朱自清为原型的舞剧。舞剧《朱自清》采取写意且极具戏剧张力的手法,将朱自清的重要生命瞬间呈现在舞台之上,最终获得第十二届“荷花奖”。“朱自清”扮演者周晨回忆说,排练时恰逢疫情期间,剧组的所有演员们夜以继日扑在排练厅,经常衣衫浸湿,口罩都能拧出水来,“仅仅是朱自清与父亲之间递橘子的这个小小的动作,就练习了不下一千遍。”

  周晨坦言自己内心是极其幸福的,“当下观众之所以愿意选择走进剧场看舞剧,最核心的点在于舞剧质量的提升。好剧本加上好演员、好主创,诞生了很多精品,当一个行业内大多数作品质量都达到上乘的时候,观众自然会源源不断。”

  国潮澎湃

  中国舞剧站在了舞台C位

  “国潮风”在年轻一代中的兴起,也为舞剧带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唐宫夜宴》意外出圈,《端午奇妙游》全民点赞,这些都成功吸引了年轻观众纷纷走进剧院。

  “当下的Z世代,自我审美意识越来越强,年轻人对根植于传统文化、彰显中式审美的舞剧情有独钟。”江苏省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许鹏,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曾获中国舞蹈“荷花奖”。他对当下舞剧的繁荣深有感触,“这一代的创作者,无论在题材选择、主题定位还是风格呈现上都做了很大的创新和尝试,音乐创作更加时尚,舞台布景也更具高级感。比如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在空间叙事上巧妙地借鉴了电影的‘蒙太奇’手法;舞剧《只此青绿》创新古典舞语汇,呈现了宋韵美学。”

  综艺节目的热度,也直接刺激并重塑了舞剧的市场形态。随着《永不消逝的电波》《朱鹮》《只此青绿》等作品的片段在网络平台亮相,上海歌舞团的朱洁静、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的孟庆旸等一批青年舞蹈家赢得了观众的喜爱。而《舞蹈风暴》《披荆斩棘的哥哥》等竞演综艺节目的播出,也让一批90后、00后舞者圈粉无数。

  “许多舞者自带流量,个人的明星效应反哺了线下演出,也由此带来了一拨又一拨观演风潮。”李斯思说。

  李斯思还有着一个细微的观察,当下年轻人似乎对于“传统美”的追求愈发强烈,每一次《红楼梦》的演出,年轻女孩们都会身着汉服,手持团扇,盛装出席,彰显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敬意。“相比以往观众纯粹接受的状态,现在的观众显示出了很强的参与意愿,演出现场,台上的舞者和台下的观众打破了现实的界限,进行了一次直达心灵深处的情感共鸣。”

  今年9月,民族舞剧《红楼梦》将首次扬帆出海,在新加坡开启海外巡演。“中国舞剧的水平在近年来有显著的进步,无论是作品震撼的视听效果、舞者的专业水准,还是对中国文化的深邃理解,我们如今都拥有足够的自信和底气与国际观众进行交流,向世界传递中国舞蹈和东方美学的独特魅力。”李斯思说。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57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