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滁州市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预算草案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指导下,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市七届人大三次会议和人大常委会各次会议决议,聚焦“奋力打造安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极”,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全力抓好财政支持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提高政策效能,全市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7.1亿元,增长3%。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79亿元,增长8.5%。
市本级(含滁州经开区和苏滁高新区,下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0亿元,下降3.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1.9亿元,增长26.5%,主要原因是加大惠企政策支持力度。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情况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11.9亿元,下降11.2%,主要原因是土地出让收入下降。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366.2亿元,下降25.9%。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38.3亿元,增长3.2%。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44.7亿元,下降25.5%。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情况
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亿元,下降1.2%。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0.8亿元,下降1.2%。
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0.7亿元,下降13%。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0.02亿元,下降74.6%。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情况
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135.7亿元,增长2.1%。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109.9亿元,增长7.6%。企业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由省级统收统支,不再纳入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统计口径。
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100.1亿元,下降0.7%。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90.3亿元,增长5.3%。
(五)政府债务情况
全市政府债务限额1507.8亿元,债务余额1486.7亿元。
市本级政府债务限额541.6亿元,债务余额533亿元。
(六)2024年财政重点工作落实情况
1.注重开源节流,保障财政平稳运行
厚植财源抓增收。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300亿元大关,完成307.1亿元,增长3%,总量稳居全省第三。优化支出促统筹。紧盯“三保”强保障。强化管理防风险。
2.强化财政支持,经济发展持续向好
锚定惠企发展根本点。通过“免申即享”平台兑现奖补资金4.6亿元,惠及企业超千家。抓好项目建设关键点。找准消费提振切入点。
3.加强资源统筹,重大战略落实到位
提升科技创新承载力。提升产业发展竞争力。提升乡村振兴驱动力。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支撑力。
4.坚持为民理财,民生底线筑牢兜实
化解就业创业难事。办好优质教育大事。聚焦卫生健康要事。落实社会保障实事。办好生态宜居好事。
5.深化改革攻坚,财政治理效能显著
零基预算走深走实。坚持“破基数、促统筹”,坚持量入为出。绩效管理提质提效。首次开展成本预算绩效管理试点改革。资产管理加力加码。
6.筑牢规矩意识,财经纪律愈发严明
财政监督更加有力。坚持问题导向,对重点项目、重大资金、重要环节开展财会监督。配合监督更加积极。依法接受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问题整改更加精准。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运行还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主要体现在: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各领域刚性支出力度不减,财政收支保持紧平衡;土地出让收入形势暂未好转,债券还本付息、重点项目资金保障等面临较大压力;财政资金统筹有待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仍需完善和改进。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2025年预算草案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谋篇的关键之年。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奋力展现“六个新作为”、做到“六个走在前”,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确保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统筹做好优化增量和盘活存量,着力防风险、稳预期、激活力、强保障,为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现代化新滁州提供有力财政支撑。
(一)2025年财政收支形势分析
从有利因素看,我市拥有产业基础坚实、创新动能活跃等优势,经济发展长期向好态势不会改变。新兴行业增长势头较好,为财政收入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内需产业门类较为齐全,抗冲击能力强。受益于中央提高财政赤字率、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重”项目和“两新”政策持续实施,我市转移支付和专项债发行规模有望扩大,财政支出将持续发力。从不利因素看,财政收入不确定性因素较多,房地产市场复苏预期尚不明朗,一些行业面临较大增收压力,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困难,财政和金融领域风险隐患不容忽视。基层“三保”、债务还本付息、产业发展等领域有较强的支出刚性,需要上级转移支付的大力支持,财政预算平衡压力加大。
(二)2025年财政收入预计和支出安排
2025年,预算安排的总体原则是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用好用足积极财政政策空间,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财政健康平稳可持续运行。一是突出财力统筹,保重大战略和民生。科学制定收入计划,统筹财力资源,支持高质量发展和民生改善。二是突出争取支持,用好资金政策。积极对接国家、省级部门,全力争取转移支付、地方政府债券等方面资金支持,保障重大项目资金需求。三是突出过紧日子,严控一般性支出。加快推进支出标准建设,严格“三公”经费管理,加强成本效益分析,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支出精准性和有效性。四是突出风险防范,统筹发展和安全。稳妥有序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压实基层“三保”责任,筑牢财政安全发展底线。
1.一般公共预算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6.2亿元,增长3%。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90.6亿元,增长5.6%。
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1.6亿元,增长2.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56.2亿元,增长7.2%。
2.政府性基金预算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58.3亿元,增长21.9%。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309.4亿元,下降15.5%。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48.1亿元,增长7.1%。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64.3亿元,增长13.6%。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7亿元,下降12.4%。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0.7亿元,下降7.3%。
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0.48亿元,下降34%。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0.04亿元,增长154.2%。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141.8亿元,增长4.5%。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118.4亿元,增长7.7%。
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106.2亿元,增长6.2%。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96.3亿元,增长6.6%。
(三)2025年财政支出重点
1.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中求突破。引导装备制造、家电、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优化升级。在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中勇争先。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在未来产业谋篇布局中善作为。
2.积极打造教育科技人才强市
落实教育投入责任,支持实施立德树人工程。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支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汇聚更多优秀人才,支持打造人才兴皖工程。
3.统筹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深度融入区域一体化。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奋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4.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促进居民就业创业。大力提振消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优化公共卫生服务。
5.着力改善人居环境
聚焦生态环境保护。聚焦基础设施完善。聚焦文旅融合发展。
三、2025年财政重点工作
(一)着力开源增收,夯实财力保障
培育壮大财源。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加大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支持。科学组织收入。围绕“产业、政策、征管”三大因素,科学开展收入形势分析研判。加强政策衔接。
(二)优化政策落实,增强发展活力
政府债券谋增量优结构。“免申即享”抓落实优服务。财政金融促协同优发展。政府采购强机制优环境。
(三)加强财政管理,提升服务质效
巩固零基预算改革成果。完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提升财会监督工作质效。统筹推进税制改革落地。完善市区财政体制。
(四)严防财金风险,守牢安全底线
突出基层“三保”保障。突出债务风险化解。突出金融风险防范。
各位代表:
做好2025年财政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市人大监督,虚心听取市政协意见建议,增强信心、迎难而上、创先争优,以更高标准做好财政各项工作,为奋力谱写现代化新滁州建设新篇章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