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

首页>地方频道>淮安>要闻

淮安市诉裁衔接聚合力 多元解纷谱新篇

近年来,淮安仲裁委坚持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置于优先位置,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建立诉讼与仲裁工作协调配合机制的意见》,与市县(区)两级法院紧密合作,积极探索仲裁与诉讼无缝衔接,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充分发挥仲裁在调解中的重要作用和“法治先行军”的独特优势,推动多元解纷工作跑出“加速度”。2024年,全市法院将322件诉讼案件分流至仲裁,全年仲裁案件量增长20.5%,为服务淮安基层治理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护航淮安科技产业企业“走出去”、促进淮安跨区域借智借力发展和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贡献了更多力量。

在顶层设计上发力,筑牢解纷基石。经市政府批准,淮安仲裁委在清江浦区、涟水县等7个县区恢复设立仲裁分会,并在重点镇街设立仲裁宣传点,实现仲裁服务镇街全覆盖。同时,将仲裁办案信息系统接入各分会,强化基层治理和纠纷源头化解,为全市范围内开展仲裁服务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此外,淮安仲裁委与市法院联合发布《关于建立诉讼与仲裁相衔接机制的意见》和《关于完善诉讼与仲裁相衔接机制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试行)》,充分发挥仲裁在解决矛盾纠纷中便捷、高效、灵活的优势,推动诉讼与仲裁有效衔接,依法规范司法对仲裁的协助与监督作用,织密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的社会治理网络。

在机制衔接上发力,推动高效解纷。法院在受理民商事案件时,对属于财产权益纠纷的案件,告知当事人可选择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并引导当事人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网上立案。根据案件实际情况,法院可委托驻法院的诉裁调解员进行调解。若调解不成,诉裁调解员可引导当事人达成补充仲裁协议,通过仲裁方式解决争议;若调解成功并进入立案程序,仲裁委将依据仲裁法和仲裁规则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通过信息互通和数据共享,推进网络系统与办案服务的对接,探索合理分流、流转畅通、高效便捷的解纷新路径。

在对接保障上发力,凝聚解纷合力。淮安仲裁委在盱眙县法院和淮阴区法院试点设立诉裁联络站,聘请盱眙法院4名调解员和淮阴法院2名调解员担任仲裁委的仲裁员兼诉裁调解员,并鼓励返聘退休法官参与仲裁调解工作。同时,将仲裁网上办案系统接入诉裁联络站,由分会常务副会长和一名办案秘书具体负责,实现诉裁无缝对接,推动联络站实质化分流案件。在案件交接、沟通联络、对策商讨、问题解决等方面,定期召开法院和仲裁联席会议,及时解决工作衔接中的新问题。此外,通过研讨交流、类案指引、实战演练等方式,对仲裁员开展履职培训,全面提升矛盾纠纷调处能力。

在宣传引导上发力,提升解纷实效。淮安仲裁委创新仲裁服务方式,开展“百名仲裁员结对帮扶百家企业”活动,并探索仲裁员与社区网格员结对机制,进一步扩大仲裁法律制度的宣传覆盖面;联合市、县(区)两级法院,通过诉讼仲裁衔接联络站加大对仲裁制度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发挥好已建仲裁服务平台站点作用,鼓励经营主体在签订合同时选择仲裁作为争议解决方式,切实从源头减少诉讼增量。充分发挥仲裁在住建、金融类案件及新类型、新业态商事纠纷解决中的高效优势,吸引更多商事纠纷进入仲裁通道,真正实现矛盾多元治理、诉源治理。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707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