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

首页>地方频道>丽水>要闻

不求掌声鲜花,只愿邻里和睦——“幸福讲和客” 用情解“疙瘩”

“没想到拖了半年的工资,一周就解决了!”昨日下午,在云和县浮云街道东门社区,环卫工人周传均攥着刚拿到手的4000元现金,向调解员连连道谢。原来,因保洁公司资金周转困难,老周被拖欠了四个月工资,东门社区“幸福讲和客”调解小组三次上门协调,最终双方达成“先付80%、余款分期”的约定,矛盾顺利化解。

近年来,云和县浮云街道坚持党建引领,以“幸福讲和客”矛盾纠纷调解机制为核心,深化“情理法相融、村社联动解忧”治理模式,推动基层治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创稳”转变,为山区县域治理现代化提供鲜活经验。

“这条臭水沟吵了十几年,郑大姐一来就变停车场!”浮云街道居民卢伟琴指着家门口的停车位开心地告诉记者。她口中的“郑大姐”,是退休民警郑华。2022年,她带着12名老党员成立“郑大姐调解室”,专攻“陈年积案”,“成名战”是解决了一场持续了十多年,涉及30多户近百位居民的垃圾水沟权属纠纷。调解员分头行动,白天挨家挨户唠家常,晚上对接部门筹资金,用了40天的时间,硬是把臭水沟改成了停车场,同时也收到了一面写着“十年恩怨一日解,为民排忧胜亲人”的锦旗。

此后两年多,“郑大姐调解室”化解纠纷302起,调解成功率达97.7%。就连20多年前的土地纠纷,他们也能顶着烈日到田里打桩划界,让两家人握手言和。“老百姓信我们,就因为咱不‘和稀泥’!”郑华笑着说,银发“和事佬”专啃“硬骨头”。

“幸福讲和客”中还有一支巾帼调解队,善于把法条变成家常话。她们把法律条文编成顺口溜,在小区搞起“流动普法摊”;用“融信箱”收集民情,拿“公示墙”晒进度,街坊们都爱找她们“评理”。今年以来,这支“娘子军”已化解7起难啃的“骨头案”。“过去觉得打官司才能解决问题,现在发现‘讲和’更管用!”叶竹娟大姐是“讲和”的受益者之一,她的话道出许多居民心声。

“我们街道的这些‘和事佬’,不求掌声鲜花,只愿街坊邻里笑着过日子。”浮云街道党工委书记钟鼎春表示,矛盾调解最打动人心的并不是“亮眼”的成功数据,而是每一次调解都透着家长里短和烟火温情。为配合“讲和”,街道还开发了“融信箱”数字平台,纠纷调解实现“线上挂号”,群众手机一扫码就能申请调解,纠纷受理时间从3天缩短至8小时。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05
收藏
分享